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羅婕 白玲)在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22日下午,第三屆國際農業生物多樣性大會在云南昆明閉幕。大會發布《2025昆明宣言:農業生物多樣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統》(下稱《昆明宣言》),明確農業生物多樣性在應對糧食危機與氣候變化中的戰略地位。
此次大會以“農業生物多樣性繁榮人類和地球”為主題,來自60多個國家的800余名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科研機構專家及企業代表共聚春城,共探應對氣候變化和糧食危機的路徑,共商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大計。
5月22日,《2025昆明宣言:農業生物多樣性助力更有效的全球食品系統》正式發布。白玲 攝
當日,經參會代表舉手表決通過,《昆明宣言》正式發布,其內容闡明農業生物多樣性如何成為應對全球性互聯挑戰的跨領域解決方案,指出金融與經濟增長、營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性別與平等、保護與管理是農業生物多樣性惠及人類和地球的六大關鍵領域,提出行動路徑和計劃,明確農業生物多樣性在應對糧食危機與氣候變化中的戰略地位。
閉幕式上,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周文彬表示,中國始終是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參與者與堅定推動者,并將繼續深度參與國際合作,積極分享科研成果與治理經驗,為守護農業生物多樣性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副主任瑪塞拉·金特羅則表示,本次大會的各種展覽、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運用以及與學生的交流等方面,都帶給她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云南農業大學校長李永和表示,該校地處云南這個“生物多樣性寶庫”,將立足自身辦學定位,深化國際合作,讓“云南方案”為保護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會議期間,58位專家、學者登臺,作40余場主旨演講、專題報告,舉辦6場主題分會及15場平行邊會。70多份學術海報、18項創新案例展覽,全方位呈現全球農業生物多樣性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突破,為各國科研團隊、專家學者搭建零距離交流合作的橋梁和平臺。(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