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的大芬油畫村外景。(資料圖片)
走進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的大芬油畫村,空氣中彌漫著松節油和顏料的氣息,一塊塊鑲著油畫的方形畫框在街巷兩旁漸次陳列,街巷墻面上色彩跳躍的涂鴉作品引得游客頻頻駐足拍照。
大芬油畫村被譽為“中國油畫第一村”,是全國最大的油畫生產、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畫交易集散地,曾獲評全國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深圳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數據顯示,2024年,大芬油畫村產值達30億元,集聚了超過1200家畫廊及相關產業門店,輻射周邊地區及產業的從業人員超2萬人,形成集創作、生產、銷售、交易、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完整油畫產業鏈。
從昔日默默無聞的客家村落,到如今全球矚目的油畫產業地標。大芬油畫村的蛻變之路不僅是一支筆一幅畫繪就的傳奇,更成為傳統村落轉型升級、打造文化產業高地的范本。
主動轉型求變
上世紀80年代,大芬油畫村還被稱為大芬村,是一個以種植水稻為主、原住居民僅有300余人的農耕村落。1989年,香港畫商黃江看中這里低廉的人力成本和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帶領學徒在此批量化臨摹、復制油畫,并銷往海外,從而形成了大芬油畫產業的雛形。
“這種油畫制造模式迅速產生集聚效應,全國各地的畫家、畫商紛紛云集于此,投身油畫制作與銷售。此后,大芬村以生產、加工油畫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成為人們口中的油畫村。”大芬油畫村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大芬美術館副館長張可介紹,那時,很多世界名畫臨摹畫從大芬油畫村銷往國外,市場廣闊。尤其在2004年,大芬油畫村成為首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唯一分會場后,海量訂單像雪片般飄來。巔峰時期,全球70%的油畫來自中國,中國油畫的80%來自大芬油畫村。
產業崛起并非一帆風順。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大芬油畫村的出口訂單量大幅下跌,村內畫家、畫商面臨嚴峻考驗。為應對挑戰,大芬油畫村在深耕油畫產業化的同時嘗試向原創繪畫轉型,原創作品開始增長。“在這場危機中,大芬油畫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政府積極引導大芬油畫轉型升級,扶持原創畫家,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引進或組建龍頭企業。”張可說。
大芬美術館是大芬油畫村培育原創畫家的重要載體。自2007年建館以來,已累計舉行展覽及活動約1000次,推出的深圳大芬國際油畫雙年展、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大芬本土藝術家推廣工程等均已成為品牌項目,還聯合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專業機構舉辦了中國美術院校師生油畫展、中國當代女畫家油畫展等特色活動,為國內外原創藝術家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臺。
扎根于大芬油畫村的原創畫家許丙屯便受益于此。2021年,在大芬本土藝術家推廣工程支持下,他的油畫個展《象外之境》在大芬美術館舉辦。“這是對我多年藝術成果的集中呈現和總結。”許丙屯表示,個展讓他的作品獲得更多曝光,更讓他有機會與觀眾和專業人士面對面溝通交流,傾聽不同視角的評價和建議,為后續創作注入了新靈感。大芬油畫村組織的各類藝術活動也同時開拓了他的創作眼界,助其在原創路上持續精進。
大芬油畫村對原創人才的扶持不止于此。2013年,大芬油畫村聯合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了深圳市繪畫職業技能競賽,至今已連續舉辦12屆,通過積分獎勵引進約200位人才,22位人才榮獲深圳市技術能手稱號。大芬油畫村還打造了總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共計268套的畫家公寓,為園區及周邊社區優秀美術工作者提供住房保障服務。
在此推動下,大芬油畫村原創力量發展勢頭迅猛,現有國內外職業畫家400余人,其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50人,廣東省級美術家協會會員92人,深圳市級美術家協會會員265人。近5年,有200幅大芬油畫村畫家的原創作品入選國家級、省級美術作品展,為深圳文化強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豐富市場業態
“大芬油畫村發展的根基在市場。”張可說,如今的大芬油畫村正積極拓展藝術體驗、藝術研學、文化旅游等市場新業態。新舊業態相輔相成,讓大芬油畫村有了更多被看見的可能,成為推動地方經濟與文化繁榮的重要力量。
新業態的破土成長離不開先行者的探索與實踐。作為大芬油畫村體驗式消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深圳人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貴福早在2013年就敏銳地捕捉到消費升級趨勢,開創性地將繪畫藝術轉化為大眾可體驗、可分享的消費產品,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剛做這個項目時,很多同行不看好,消費者也滿心疑慮。大家習慣了培訓班免費試課,滿意報班的模式,總覺得體驗就該免費。”曾貴福表示,但培訓班與體驗項目的底層邏輯并不一樣。傳統培訓班一般讓學生先學習臨摹,用“畫得像”作為賣點吸引家長多報課。這種模式雖能快速呈現學習成果,但很難真正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而體驗項目則以一種休閑玩樂的模式,讓人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對繪畫產生興趣,進而主動追求專業化學習。
當時趕上朋友圈分享熱潮興起,很多客戶畫完后會主動拍照分享到朋友圈,無形中幫曾貴福做了宣傳。“這些‘自來水’式傳播,讓項目知名度迅速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同行的關注與效仿,加速了體驗式消費在大芬油畫村的普及與發展。”曾貴福說。
如今的大芬油畫村,咖啡館、繪畫室、畫廊隨處可見,已成為新型城市公共空間和集展覽展示、藝術教育、觀光休閑于一體的“藝術+”特色文化街區。在體驗經濟與文旅融合漸入佳境的同時,數字化轉型浪潮也讓大芬油畫村不斷煥發新生機。畫家們積極擁抱數字化,將傳統藝術與短視頻平臺相結合,開辟了線上營銷新渠道。
破墻而出的猛虎威風凜凜,端坐在凳上的少女仿佛觸手可及……這些繪制在大芬油畫村墻面上的奇幻3D畫作均出自街頭3D畫家張小元之手。張小元介紹,目前他在短視頻平臺已收獲近200萬粉絲關注與千萬點贊,收到不少商業邀約。他還與多個文創園區合作,讓3D繪畫從街頭走向更廣闊的商業舞臺。
張可表示,大芬油畫村未來還將持續深化“藝術+”產業生態,不僅要為深圳建設國際藝術之都增添動能,更要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文化產業升級樣本,為全國同類產業發展提供經驗。
拓寬國際視野
歷經多年發展,大芬油畫村油畫產業還在持續換擋升級。通過數字藝術作品創作、藝術衍生品研發、人工智能賦能等,正不斷創造新增長點,進一步推動大芬油畫村從“世界油畫工廠”向“國際藝術高地”轉變。
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新動力。“這幅70cm×72cm的油畫在15分鐘內就能被機器生產出來,肌理效果與手工繪畫別無二致。”深圳市雅今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周奇手持一幅機器繪出來的油畫介紹,這臺“人工智能智造繪畫機器”由雅今集團歷經兩年多時間打造,可提供肌理油畫3D數字化解決方案,為客戶進行定制化設計,適用于陶瓷、地毯、玻璃等多種材質。操作時,只需輸入簡單指令,機器就能從海量數據庫中調取素材進行融合創作。機器質量、效果對標海外同類產品,而價格只有其三分之一。
在積極搭建交流合作橋梁的同時,雅今集團也為大芬油畫村油畫產業國際化賦能。該集團整合全球藝術資源,已簽約500余位國內外當代藝術家,將其作品數字化納入集團數據庫,并搭建線上定制購買平臺,推動產品遠銷歐美等地區。
T5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大芬美術產業協會會長龍景創也是大芬油畫村油畫產業國際化的重要推動者。“2003年我就扎根大芬油畫村,一路見證了它的蛻變與成長。”龍景創回憶道,初到大芬油畫村的10年間,他專注于裝飾畫創作,畫作多銷往歐美地區的酒店。隨著市場需求轉變,人們開始追逐時尚化、個性化的藝術潮流作品。他迅速作出調整,將畫室轉型為畫廊,搭建起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的運營架構,簽約了以大芬本土藝術家為骨干的50余人藝術團隊,在國際上全力推廣原創藝術潮流作品。
“當下,中國藝術市場仍蘊含著巨大潛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藝術消費需求日益增長,越來越多人希望通過藝術豐富精神生活。對此,基于大芬油畫村已經形成的成熟產業鏈,我們將持續提升原創能力,積極引入年輕藝術家,拓寬國際視野,推動大芬油畫村在國內國際開辟更大市場。目前,協會已有800余家會員單位,大家正攜手為大芬油畫村油畫產業再上一個新臺階持續努力。”龍景創對大芬油畫村油畫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