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故園槐開 其一
重叩柴門燕影稀,舊巢新補柳花泥。
可憐滿樹玲瓏雪,不似兒時墊腳梯。
首句 “重叩柴門燕影稀”:“重叩” 一詞,表明詩人是再次回到故園,帶著一種舊地重游的期待與感慨。“柴門” 營造出一種質(zhì)樸、田園的氛圍,暗示著這是一個充滿回憶的鄉(xiāng)村故居。“燕影稀”,燕子的身影稀少,給人一種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寂寥之感,奠定了全詩略帶傷感的基調(diào)。
次句 “舊巢新補柳花泥”:承接上句,雖然燕影稀少,但仍有燕子歸來,用柳花泥修補舊巢 。“舊巢” 與 “新補” 形成對比,體現(xiàn)出生命的延續(xù)與循環(huán),也暗示著故園雖歷經(jīng)歲月,仍有生機。同時,這一畫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讓人聯(lián)想到燕子忙碌筑巢的場景,增添了一絲溫馨。
第三句 “可憐滿樹玲瓏雪”:“可憐” 在這里是 “可愛” 之意。詩人將滿樹盛開的槐花比作 “玲瓏雪”,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槐花潔白、繁密、輕盈的特點,宛如滿樹的雪花般美麗動人,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享受,也表達了詩人對故園槐花的喜愛之情。
尾句 “不似兒時墊腳梯”:由眼前盛開的槐花聯(lián)想到兒時的情景。兒時或許常常借助槐花樹當(dāng)作墊腳梯去做某些事情,比如采摘槐花等。然而如今,樹依舊,花依舊,但兒時的那種童真與樂趣已不復(fù)存在,“不似” 二字,鮮明地表現(xiàn)出時光變遷、童年不再的感慨。詩人通過這種今昔對比,將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xiàn)實的悵惘之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七絕 故園槐開 其二
石臼深苔舊院門,槐云覆井月沉樽。
廿年重撫西墻字,一半霜痕疊指痕。
首句 “石臼深苔舊院門”,“石臼” 與 “舊院門” 是極具鄉(xiāng)土氣息的意象,二者結(jié)合瞬間將讀者帶入古樸的故園場景。“深苔” 點明時間的久遠,石臼與院門上布滿厚厚的青苔,意味著此處已許久無人問津,盡顯荒蕪寂寥之感,為全詩奠定了蒼涼的情感基調(diào),同時也暗示著故園在歲月中逐漸被遺忘,卻在詩人心中依然占據(jù)重要位置。
次句 “槐云覆井月沉樽”,運用了優(yōu)美且富有詩意的描寫。“槐云” 生動地描繪出槐花盛開如云似海的繁茂景象,它們籠罩著古井,營造出靜謐而夢幻的氛圍。“月沉樽” 則將夜晚飲酒的場景與月色融合,酒杯中倒映著沉入的月影,虛實相生,既展現(xiàn)出故園夜晚的清幽之美,又暗含詩人借酒消愁、對月懷鄉(xiāng)的孤寂心境,使畫面增添了幾分凄美與惆悵。
第三句 “廿年重撫西墻字”,“廿年” 明確了時間跨度,強調(diào)了闊別故園之久。“重撫” 二字飽含深情,詩人再次撫摸西墻上的字跡,這一動作細膩地表現(xiàn)出他對往昔歲月的珍視與懷念。這些字跡或許是兒時的涂鴉、年少時的志向,亦或是曾經(jīng)與親友的約定,每一筆都承載著滿滿的回憶,此刻撫摸,仿佛能穿越時空,與過去的自己和記憶中的人重逢。
尾句 “一半霜痕疊指痕”,堪稱全詩的點睛之筆。“霜痕” 象征著歲月的痕跡,如風(fēng)霜般在墻上留下斑駁印記;“指痕” 則是詩人此刻撫摸留下的痕跡。二者相互重疊,既直觀地描繪出墻上痕跡交錯的畫面,又深刻地寓意著過去與現(xiàn)在的交織。歲月的滄桑與詩人的情感在此刻交融,表達出時光流逝不可逆、往事只能追憶的無奈與傷感,余韻悠長,令人回味無窮 。
七絕 故園槐開 其三
墜雪虬枝掩舊扉,風(fēng)鈴檐角響依稀。
忽驚三十年前味,落在阿娘曬衣時。
首句 “墜雪虬枝掩舊扉”,詩人以 “墜雪” 比喻紛紛揚揚飄落的槐花,形象地描繪出槐花如雪般輕盈、潔白的姿態(tài);“虬枝” 則勾勒出槐樹蒼勁曲折的枝干,一柔一剛,展現(xiàn)出槐樹獨特的形態(tài)。“掩舊扉” 三字,既點明故園門扉歷經(jīng)歲月,被槐花與樹枝遮蔽,呈現(xiàn)出荒廢、寂靜之態(tài),又為全詩營造出一種朦朧、懷舊的氛圍,仿佛輕輕推開這扇舊門,便能踏入被時光封存的記憶深處。
次句 “風(fēng)鈴檐角響依稀”,“風(fēng)鈴檐角” 是極具畫面感的意象組合,檐角懸掛的風(fēng)鈴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晃,發(fā)出若有若無的聲響。“響依稀” 既生動地描繪出風(fēng)鈴聲的縹緲、微弱,又暗示著故園的靜謐,只有這零星的風(fēng)鈴聲打破沉寂。這一聲音元素的加入,讓靜態(tài)的故園畫面增添了一絲靈動,同時也如同一把鑰匙,不經(jīng)意間開啟了詩人記憶的閘門。
第三句 “忽驚三十年前味”,一個 “忽驚” 生動地表現(xiàn)出詩人在故園場景的觸動下,突然被某種熟悉的氣息喚醒沉睡記憶的驚訝與恍然。“三十年前味” 極具感染力,這里的 “味” 既是嗅覺上的槐花清香,更是記憶中縈繞不散的童年氣息、故園味道,它跨越漫長歲月,瞬間將詩人拉回過去的時光,引發(fā)強烈的情感共鳴。
尾句 “落在阿娘曬衣時”,將情感聚焦于具體的生活場景。“阿娘曬衣” 這一平凡卻溫暖的生活畫面,承載著濃濃的親情與兒時的溫馨回憶。槐花飄落的時節(jié),母親在庭院中晾曬衣物,或許那衣服上沾染著槐花的香氣,或許詩人曾在一旁嬉戲玩耍。這一場景的重現(xiàn),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讀者能深切感受到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以及故園在記憶中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