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5月22日電(記者周義)這里山綠林密,是動物的樂園;這里蟲鳴蛙唱,交織成曲;這里青蛙就有30余種,昆蟲更是達到了約7000種,生物多樣性令人驚嘆。
這片生物居住的“世外桃源”是哪里?答案是:福建武夷山。
其實武夷山的神奇遠不止于此,這里還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寶地。
“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標準有4條,只要符合1條就可以加入,武夷山竟占了3條。”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原市長張建光親歷了武夷山成功申遺,自稱是武夷山的“兼職導游”。他說,武夷山擁有同緯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形成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模式標本,物種總量是歐洲的6至7倍。
這是2021年在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拍攝的動物。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武夷山是“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這里還是“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的世界”。近800臺紅外相機布設在公園的各個角落,不斷捕捉珍稀野生動物的身影:夜晚時分,趁著月黑風高,饞嘴黑熊溜進村民院子里“偷走”屋檐下的蜂箱;頂級“獵手”黃喉貂外出捕獵,一展身手;日出東方,穿山甲結束了一夜活動,清理鱗片準備休息;鳥媽媽早早外出覓食,開啟新的一天……
得益于武夷山的山水與氣候,無數生靈得以繁衍生息。順著九曲溪蜿蜒而下,竹筏輕點碧波,兩岸的丹霞群峰如巨幅畫卷徐徐展開。玉女峰倒映在澄澈的水面,崖壁上幾處凹陷的洞穴藏著兩千多年前古閩越人的懸棺。
這是福建武夷山九曲溪兩岸的丹霞景觀。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這片由中生代火山活動鑄就的紅色砂礫巖,歷經億萬年的風化切割,形成了“頂斜、身陡、麓緩”的獨特地貌,而斷塊山脊與深切河曲的碰撞,不僅造就了視覺奇觀,更在巖石縫隙間編織出復雜的水系網絡。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何美峰博士多次在九曲溪河道布設調查點,對水域生態環境及光倒刺鲃的種群情況進行調查。“九曲溪一帶是光倒刺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對維持整個水生態系統平衡,以及控制水質都有積極作用。”何美峰說。
年均2000毫米的豐沛降水與長達120天的霧日,滋養出武夷山云霧繚繞的“山水仙境”。茶,成為武夷山另一張“世遺”名片。
在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的層層梯田里,茶樹與油菜花勾勒秀美風光,香氣彌漫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游玉瓊介紹,福建氣候溫和濕潤,茶樹根系深扎巖縫,凝練出“巖骨花香”的獨特韻味。
2024年5月,在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內,工人在手工采茶。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一盞茶碗、一匙清水,隨著雙手緩緩擊拂,茶湯里立刻變幻出“花鳥魚蟲”。在武夷山,一項曾瀕臨失傳的古典美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茶百戲”,重歸世人眼前。“朱熹當年在武夷山講學,用的便是這般點茶法。”“茶百戲”代表性傳承人章志峰介紹,如今,他帶著茶藝走遍數個國家和地區,外國友人說“茶百戲”的山水畫比拿鐵拉花更好看。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近年來,武夷山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現有茶園面積14.8萬畝,涉茶人員12萬人,茶葉全產業鏈總產值從2018年的21.42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150億元。
“如果說當年申遺成功是世界給武夷山開出的一張通行證,那么今日,武夷山將還給全人類一個萬紫千紅的永恒春天。”張建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