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被一條新聞吸引了,說的是影石Insta360新發布的全景相機X5在紐約被瘋狂搶購,而且這條新聞前幾天還上了熱搜,可見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確實如此,要說排隊搶購數碼產品,基本都是聽說的是排隊搶購蘋果產品。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國內出現這種情況。但現在居然在蘋果大本營,美國排隊搶起了中國的一款全景相機。這讓我感覺到,中國在相機市場上開始攻守易形了。
可能這么說,會被很多人嗤之以鼻。怎么可能,不就一臺小眾的全景相機被人追捧,至于那么大驚小怪嗎?風起于青萍之末,一直以來,中國在數碼相機的制造上都是被忽略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相比于關乎國家命運的芯片動輒被“卡脖子”,作為消費品的相機不存在什么打壓。所以在相機的制造上沒有什么緊迫感。再加上相機本身是一個相對小眾的消費品。特別是進入數碼時代、當手機拍照普及之,很多人直接就用手機拍攝了,相機的購買就更少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 相機的技術壁壘太高。相機被稱為光學、機械、電子技術的集大成者,要造出一臺性能出色的相機,需要傳感器、鏡頭、圖像處理等多方面頂尖技術長年積累。一直以來,高端圖像傳感器幾乎都被日本廠商壟斷,頂級光學鏡頭技術曾經由德國人引領但實現工業化的還是日本。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既缺乏技術積累,又缺乏市場驅動的情況下,中國在相機制造上自然難有大的作為了。
事實上并非沒有人嘗試過突破。早些年從國營老廠到民營企業,都有人試圖在數碼相機上闖出一片天,可惜大多無疾而終。據資料記載,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國內曾冒出四五十個相機品牌,有傳統相機老牌“海鷗”“鳳凰”,也有IT企業聯想、方正,甚至連做電子詞典的文曲星、產VCD的先科都一度跨界造相機。但都失敗了。主要原因是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關鍵部件還得依賴進口,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一大批國產膠片相機企業在數碼浪潮中首先被淘汰。勉強存續到2000年代的幾家廠商也因無法跟上技術更新和市場競爭,先后停產相機業務。到2010年前后,國產數碼相機已基本銷聲匿跡,只剩下給別人代工的份兒。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一直對相機制造“重視不起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是作為一個泱泱大國,連相機也制造不了也說不過去。由此聯想到曾經的汽車制造。中國在當時的汽車制造上那要比在相機制造上更絕望,在傳統的汽車制造上說給中國判了“死刑”也不為過,但是我們是怎么突破的呢?直接跳過燃油發動機的生產研發,而是大力發展電動車,這一下就讓曾經的技術壁壘不復存在。結果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電動車這幾年異軍突起,大殺四方,讓那些傲慢的人領略到我們中國的厲害之處。那么回到相機領域,我們能不能也“另辟蹊徑”呢?
其實道理是相通的。既然在傳統相機上很難正面挑戰,不如把賽道換一下,去做那些傳統相機廠商相對沒那么擅長、新興又有潛力的產品。比如全景相機、運動相機、無人機搭載的航拍相機,甚至是計算攝影、VR影像器材等。在這些新興領域傳統相機廠家并沒有有先發優勢,大家幾乎是同時起跑。這對與我們來說,完全有機會實現汽車領域那種翻盤機會。從幾年前還無人問津,到如今美國人為之排隊搶購,說明中國的相機制造開始出現攻守易位的轉變苗頭了。過去我們總是羨慕日本有佳能尼康、德國有萊卡哈蘇,如今我們在相機領域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明星產品了。這次Insta360 X5引發的搶購風潮,證明了中國在相機領域完全可以走出一條不同以往的新路,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相機產品。
當然,攝影器材畢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圈子,要真正全面趕超那些老牌巨頭還需要時間和耐心。但令人振奮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就像電動車之于汽車產業一樣,全景相機、運動相機、航拍相機等新興領域正在成為中國相機產業實現彎道超車的突破口。
總而言之,在這一攻守轉換的歷史時刻,中國相機制造迎來了難得的新機遇。從無到有,我們已邁出關鍵一步;展望未來,我們完全有理由保持期待。也許再過些年,攝影發燒友們談論起相機,不僅有佳能尼康,也會自豪地提到我們中國自己的頂尖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