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北頻道
人民網記者 張雋 周雯
鄭培昌正在塘里撈蝦。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5月9日一大早,天邊剛泛起霞光,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的蝦農鄭培昌早已穿好膠衣,推著小船進入蝦田,熟練地拉出地籠,抖動3.8厘米網眼的網兜,一只只青殼紅螯的小龍蝦在晨光中活蹦亂跳。
“現在養蝦可不像從前。”有著二十多年養蝦經驗的鄭培昌抓起一只蝦,翻開蝦背給記者展示,“有了‘潛江龍蝦’的養殖標準,我們的蝦不僅干凈、養得大,更不愁銷。”
第二天上午10點,八百多公里外的廣州,鋒味情潛江龍蝦湖北菜餐館內,凌晨剛從湖北送來的活蝦,正在后廚加工,等待端上市民的餐桌。
當前,“潛江龍蝦”不僅成為湖北省唯一小龍蝦省域公用品牌,更以198項標準為核心,用全鏈條標準化、全環節品質化,破解了從“網紅”到“長紅”的產業升級密碼。
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產業升級的密碼來自科技的加持。
位于潛江的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里,科研人員正在實驗基地監測最新培育的“潛江紅3號”蝦苗生長情況。
“新品種抗病能力更強、肉質更好、生長速度更快,養殖周期大大縮短。”該研究院工作人員周自明介紹,潛江共取得47項養殖和加工專利技術,實現了從傳統養殖向科技養蝦的跨越,未來還將開展設施養蝦。
科技賦能直接惠及了像鄭培昌這樣的養殖戶。“以前養蝦全憑經驗,現在從投苗到水質調控都有標準可循。”鄭培昌告訴記者,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廣的蝦稻輪作“升級版”模式,育苗時將蝦苗撈出,精準控制投苗的密度,讓產量、密度和大小等做到“心中有數”。“科學養殖讓畝產提高了30%,蝦的品質也更加穩定。300畝的蝦稻田每年收入超過120萬元。”鄭培昌笑著說。
小龍蝦喜暖畏寒的特性,曾讓潛江龍蝦成為季節限定,制約著產業的壯大。近年來,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重點攻關。2024年12月28日,潛江首次舉行小龍蝦冬捕儀式,標志著“季節限定”成為了“四季有蝦”。數據顯示,潛江冬蝦累計上市2.4萬噸,實現產值21.9億元。
科技讓潛江龍蝦產量更高,而暢通的物流體系,為“潛江龍蝦”走入千家萬戶插上翅膀。
“以前凌晨撈蝦,再驅車一個小時到潛江的小龍蝦交易中心賣蝦,賣什么價格、賣不賣得出去都是未知數。”話鋒一轉,鄭培昌滿是歡喜地告訴記者,“現在被授權共用‘潛江龍蝦’品牌,再不需要凌晨趕集賣蝦,蝦販到家門口收購,價格穩定,有多少收多少。”
鄭培昌在高興村的收蝦點賣蝦。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9日上午,記者跟隨鄭培昌來到沙洋縣高興村分揀中心,他將剛捕撈的3籠蝦送至該中心,97斤龍蝦以每斤11元的價格被國梅水產收購,幾分鐘內1000多元到賬。
在國梅水產,“蝦嫂”們一刻不停地按規格將小龍蝦進行分揀。國梅水產的負責人曹國梅感嘆:“品牌共建讓物流變得更便捷,以前要自己聯系物流,現在蝦谷的貨車每天定時來收,一件都發。”
“中國蝦谷”收貨組的工作人員正在給打包好的小龍蝦做標記。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曾幾何時,活蝦運輸是制約潛江小龍蝦走向全國的瓶頸。針對這一痛點,潛網集團在潛江后湖管理區建起了小龍蝦交易中心——“中國蝦谷”。
“這幾件發往青島,這幾件運到浙江……”“中國蝦谷”收貨組的工作人員倪運剛負責運送沙洋縣高興村附近幾個分揀中心的貨物,他一邊在包裝盒上做記號,一邊給記者介紹:“幾個點位轉一圈后,貨車必須中午1點前趕回潛江的‘中國蝦谷’,集散后,再發往全國各地。”
“蝦嫂”們正在分揀。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在位于潛江的小龍蝦交易中心,600多個檔口已堆滿蝦筐,“蝦嫂”們按規格將小龍蝦進行分揀。
“青殼蝦發往江浙,紅殼蝦是給川渝客戶的。”飛華水產的負責人彭飛正讓工人將小龍蝦按照客戶要求分類打包,“今天33元一斤的炮頭(小龍蝦品種),供不應求。”
中午時分,潛江小龍蝦交易中心迎來一天中最繁忙的時刻。數百輛貨車整齊排列,工人們將印著“潛江龍蝦”字樣的泡沫箱搬上貨車。“每天從這里發往全國的龍蝦超2000噸,物流網絡覆蓋600多個城市。”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
小龍蝦價格指數。網站截圖
“中國蝦谷”不僅是小龍蝦的物流集散地,更是價格“風向標”和“晴雨表”。9日,記者在“中國蝦谷”的展示屏上看到:潛江炮頭(每只重9錢以上),33元/斤;北京,35元/斤……這是當天潛江“中國蝦谷”給出的小龍蝦價格指數——潛江在全國建立了30個價格收集站,通過對小龍蝦產業大數據匯總分析,形成小龍蝦價格指數,為全國小龍蝦產銷雙方提供價格參考。
品牌共建更是“潛江龍蝦”“出圈”的關鍵。
過去,潛江蝦農各自為戰,品牌影響力有限。2024年,湖北省16個小龍蝦主產地共建“潛江龍蝦”品牌。授權企業需通過“五關篩選”:水質檢測、規格達標、加工工藝、溯源能力、市場口碑,確保品牌含金量,首批授權覆蓋全省主要小龍蝦產地相關企業263家。
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印證了品牌建設的成效。
5月10日中午時分,在廣州的鋒味情潛江龍蝦湖北菜餐館內,顧客正圍坐在一起,品鑒著剛從潛江運來的鮮活小龍蝦,油燜、清蒸、蒜蓉等多重口味讓顧客應接不暇。
老板佘前鋒是湖北潛江人,他的店剛剛拿到“潛江龍蝦”的品牌授權,“前不久的團購直播就銷售了127萬元的潛江龍蝦套餐。”
在潛江的龍蝦餐飲店推出的“全蝦宴”。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不止于廣州,近年來潛江市不斷開展“潛江龍蝦”走出去活動,小龍蝦香飄北京三里屯,蝦店開遍大灣區,全國有超4000家的“潛江龍蝦”直營和加盟店,“潛江龍蝦”食材、烹飪品被10000多家餐飲店競相使用。
突破不僅限于消費端。
在深加工領域,潛江企業不僅開發了即食龍蝦尾、龍蝦醬、龍蝦調味料等產品,還利用蝦殼、蝦頭等生產蝦粉、蝦油……目前,潛江48家小龍蝦規上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80萬噸,年加工產值270億元。
“潛江龍蝦”歷經20多年的發展,產業鏈不斷完善,已成為過千億的特色產業。2024年,湖北小龍蝦養殖產量達143.7萬噸、同比增長15.6%,綜合產值1841億元、同比增長9.7%。
從“潛江養蝦”到“全省共享”,從“流量爆款”到“價值標桿”……當“潛江龍蝦”跳出單一品類競爭,轉向全鏈條品牌構建,其“長紅”之路已然清晰,這或許也正是中國農業品牌化進程的生動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