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陜西省一帶的干旱正在快速發展,陜西幾乎全省都達到了最高級別的特旱,像是周邊的河南以及蘭州一帶氣象干旱也達到了重旱或者是特旱級別,為1961年以來的最嚴重旱情。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氣象干旱黃色預警,指出在短時間內總體干旱還有繼續發展的可能。
為何本次干旱如此嚴重?
這正是季風氣候的特點,季風的降水規律就是如此,總體降水分配極為不均勻。可能汛期就能下全年50%甚至60%以上的降水,而在汛期前的兩三個月還可能一滴雨都不下。例如2021年的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事件,就在那夏季這一段時間就下了全年80%以上的降水。還有便是全年的降水也不穩定,時多時少,有時某一年能直接偏多30%以上,也可能直接偏少30%以上。
還有便是拉尼娜事件的影響。什么是拉尼娜?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通常與厄爾尼諾交替出現,兩者都會對全球氣候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由于拉尼娜的觸發條件完全與厄爾尼諾相反,因此也被也被稱為反厄爾尼諾事件。
拉尼娜出現時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水溫持續偏低,西太平洋水溫持續偏高,這種水溫差異會打破原有的大氣環流平衡。正常情況下大氣環流如同一個精準的“水汽輸送帶”,將海洋上的水汽輸送到陸地。但在拉尼娜的影響下,這個“輸送帶”的運行路線和效率發生改變。原本能夠穩定地把來自熱帶海洋的暖濕氣流輸送到陜西地區的大氣環流形勢被打亂,使得暖濕氣流難以按照常規路徑抵達陜西上空。暖濕氣流是降水形成的基礎,其供應不足,陜西降水自然會有很大幅度的減少。
然后便是冷暖空氣活動異常。受到拉尼娜事件影響今年的暖濕氣流完全跑偏了,路徑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但奇怪的是今年春季的冷空氣路徑也發生了改變,這兩股氣流完全不能交匯在一起。正常年份來看冷暖氣流會在陜西附近上空交匯,形成一股溫帶氣旋。如果這兩股氣流無法碰面,那么溫帶氣旋自然也就無法形成,這樣一來水汽就無法凝結成為水滴,降水自然就少得可憐。從先前以及目前的流場圖上來看,今年溫帶氣旋的生成位置大幅偏東,基本上都來到安徽到浙江一帶了。
那么干旱什么時候才能緩解,會不會引起旱急轉澇?
從GFS的超級計算機來看,在6月1日~3日時,西南季風便會全面爆發,大量水汽將沖向我國。并且從流場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屆時可能會在南海一帶生成1~2個季風低壓系統,如果后續條件比較好那么可能會有1個發展為南海土臺風,也就意味著今年1號臺風蝴蝶可能會生成。南海土臺風的強度可能不強,但是影響范圍絕對是巨大的,并且降水量也是相當大。后續再搭配上西南季風的影響,陜西大大干旱很可能就會在這一段時間內有大幅度的緩解,但需警惕旱急轉澇。
從今年來看最典型的旱急轉澇現象便是廣西一帶,在稍早前廣西一帶也是出現了大范圍的干旱過程,和陜西一樣也是出現了大范圍的重旱甚至是特旱,那時干旱覆蓋率一度達到了97.5%,特旱的覆蓋率超過了60%,也就比本次陜西帶帶干旱略弱一些。可就在后來廣西一帶便出現了大范圍強降雨過程,連續下了好幾天的暴雨以及大暴雨,部分地區甚至還下了特大暴雨,暴雨紅色預警連續發了好幾天,直到現在廣西仍然有三個暴雨紅色預警繼續生效,累計降雨量突破了400毫米,旱急轉澇現象極為明顯。
從近些年的例子上來看在發生嚴重洪澇的先前,一般都會發生嚴重的干旱。像是21年的河南鄭州洪水以及今年的廣西洪水,都是先抗旱后抗洪。從未來的趨勢上來看,在6月初時西南季風便會爆發,并且可能會在南海一帶生成1~2個季風低壓系統,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會正式進入汛期,大部分地區都會出現明顯降水。陜西一帶的干旱很有可能就會在此時徹底緩解,并且其猛烈的降水量還可能會引發一次嚴重的洪澇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