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陳賡,早在黃埔一把手的時代就已經名聲在外,連蔣介石都得給他點個贊,不是一般的風光。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哪一出不是他的精彩獨秀?人家林彪、粟裕這些后輩還在排隊呢,陳賡已經在前線唱主角了。
到了1955年的時候,按理說這種老資格的革命家應該是鎮得住場的主角,結果呢?當那一排排閃閃發光的勛章掛出來的時候,陳賡明明早到,卻發現自己大將僅列第五。
這里有什么故事呢?今天這篇好好聊聊。
01
要說這陳賡,他確實是早期那群革命家里的佼佼者,比那林彪和粟裕早了不是一星半點。陳賡1922年就加入黨,那會兒林彪還在那擺弄課本,粟裕可能還在想怎么搞定明天的早自習呢。
到了1926年,陳賡已經在北伐戰爭中大顯身手,你看這時候林彪、粟裕還只能在黃埔軍校的教室里做夢呢。陳賡不僅戰場上能打,還被派去蘇聯學藝,算得上是走在時代前列的時髦人。那時候去蘇聯,可比現在去美國留學風光多了。
說到南昌起義,你想,一幫革命者聚在一起,可能還沒搞明白東南西北呢,陳賡就已經在三河壩帶隊打出名堂來了。這不,一戰成名。
要說三人之間的分界線,還得從三河壩戰役說起。
02
南昌起義后的三河壩戰役可謂是一幕血脈噴張的高潮場面。朱德帶著他的小分隊,準備在這里做個英勇的掩護,對面是錢大鈞的兩萬大軍,氣勢洶洶,而咱們這邊,就剩下三千多點兒人。
林彪、粟裕當時也在隊伍里,一場戰斗下來,三千多人瞬間變成了八百多。后面的路,朱德和他的隊伍硬是在湘贛線上打出了個天翻地覆,最后還在井岡山與毛主席匯合,簡直是革命版的“絕地逢生”。
而我們的陳賡呢?他因為傷勢被送往了香港再到上海,在上海搞地下工作,雖然也算是苦中作樂。
林彪、粟裕這兩位后起之秀,那時候已經在井岡山上打得風生水起。林彪一個勁兒的升官,直接成了紅一軍團的軍團長,粟裕也不甘落后,很快憑借自己出眾的能力當上了參謀長。
1931年9月,剛在上海結束了地下工作的陳賡,組織一拍桌子,說,換你上場了。這就把他派到了鄂豫皖蘇區,讓他去領導點真刀真槍的斗爭。到了蘇區,人家也不含糊,參與了第三、第四次反“圍剿”,打得是一個好手。
但你說命運不捉弄人嗎?好不容易上了正軌,這不,又負傷了。這病號生涯一晃又是一段時間,傷好了又回去。長征時,陳賡沒落下,整整走了一路,粟裕卻因為留守南方而“掉隊”。此時的兩人站在了同一高度。
03
等到抗戰結束,兩人都升到了軍區司令員這么高的位置,真可以說是各有千秋,相看兩厲。
但到了解放戰爭,這兩位大哥的路子就有點兒不一樣了。粟裕他指揮的蘇浙軍區不但兵強馬壯,而且戰術靈活,經常能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在渡江戰役中,他那一招"渡江夜戰",可謂是高,實在是高!打得敵人是落花流水,連帽子都找不著。
而陳賡呢,他在太岳軍區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在解放大西北的戰斗中,他那"迂回包圍",簡直就是教科書里都不敢這么寫的戰術。
話說回來,到了1949年,兩位都是功勛赫赫。可就在最后的授勛時,粟裕卻排在了陳賡前面。這其中的奧秘,說來也簡單。我們需要說說解放戰爭的兩場關鍵戰役。
04
第一場:確山之戰。想當年,劉鄧大軍在大別山那一帶搞革命,可是苦了。這地方原本是國民黨的大本營,聽說蔣介石為了對付劉鄧,連帶腳的14個整編師都調過來了。
白崇禧這位被毛主席點名的“中國最狡猾的軍閥”,手下掌控著33個旅級單位,你說威風不威風?他一聽劉鄧在他的地盤上鬧騰,那心里那個急啊,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
陳賡和謝富治這對老搭檔,接到中央的指令后,二話不說,一個激靈就準備動手。陳賡對謝富治說:“謝老弟,咱們這次得給白崇禧一個大大的驚喜,讓他知道咱們不是好惹的。”
謝富治回應:“咱倆這么多年的打仗經驗,包圍個李鐵軍兵團還不是手到擒來?”
于是兩位一拍即合,迅速行動起來。就在白崇禧還在自信滿滿計劃如何“圍剿”劉鄧大軍時,他突然接到前線傳來的急報:“報告,陳賡和謝富治已經把咱的李鐵軍兵團圍了個水泄不通!”
白崇禧一聽這消息,那個氣啊,直接拍桌子:“這幫小子,真是太狡猾了!”
戰斗打響之后,陳賡和謝富治的部隊表現得異常英勇,不僅成功緩解了劉鄧大軍的壓力,還讓國民黨的大軍狼狽不堪。
05
蔣介石那邊急得,馬上命令整編二十師趕緊去救援。這場在確山的拼殺,不僅是對火力的考驗,更是策略的較量。確山這塊地,不大,但地理位置絕了,誰占了誰就能左右乾坤。
毛主席也明白這一點,對陳賡下達了明確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李鐵給我端了,確山也得拿下。”
陳賡接到命令,跟身邊的謝富治一商量:“這回咱們得打個漂亮仗,不僅要打贏,還得打得漂亮。”
謝富治撓撓頭,笑道:“那還不簡單?給我幾個團的兵力,保證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兩軍在確山這個大舞臺上遭遇,李鐵軍兵團加上援兵整編二十師,場面壯觀得很。我軍在陳賡和謝富治的指揮下,打得有聲有色。
戰斗正酣,陳賡在前線觀戰,見我軍壓力漸大,立刻抓起對講機:“把火力給我壓上去,別讓敵人喘氣!”
隨著炮聲隆隆,敵軍開始節節敗退。
06
確山之戰,本來是個打得漂亮的好局,結果因為陳賡的幾個小失誤。大家都知道,制高點在軍事上就跟大哥一樣的地位,控制了就等于半個確山到手了。但是,陳賡這時候卻像是忘了帶眼鏡,沒看清楚這個關鍵點。
陳賡在戰前會議上,還信心滿滿地對謝富治說:“這一仗咱們穩了,那幫國民黨的不過是紙老虎。”
謝富治也是拍著胸脯:“放心吧,這確山就等著咱們去收拾了。”
可誰知,敵人的整編二十師不是吃素的,他們在確山的制高點上如坐釣魚臺,把我軍的動向看得清清楚楚。陳賡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低估了對方的牙口。
戰斗打響后,國民黨從制高點上瞅著我軍。我軍雖然人多勢眾,卻始終攻不上去,這局面有點尷尬。
07
第二場戰役:宛東戰役。擺在陳賡面前的是一個能讓解放軍徹底牛氣沖天的機會——整編第五軍,一個名頭響當當的硬角色。毛主席一錘定音,這一次得給國民黨來個徹底的大咖啡。咱們可不能大意,上次的教訓要記心上。”
這次任務是牽制張軫兵團,讓粟裕那邊能搞定國民黨的整編第五軍。毛主席在戰前會議上火力全開:“這一仗,咱們得拿下第五軍,留下的是革命的旗幟。”
陳賡這次也是學明白了,畢竟上一次確山的教訓還熱乎著呢。他對劉伯承說:“這一次咱們絕對不能再有任何閃失了,得按老規矩打。”
劉伯承也是鄭重其事:“陳賡,我可告訴你,這次如果還出岔子,你就得自己寫檢查了,別指望我給你圓場。”
毛主席在給陳賡的命令上一錘定音:“陳賡,你這回得當好門神,別讓張軫兵團亂竄,咱們得給粟裕創造點兒干凈的工作環境。”
陳賡收到任務,他對謝富治說:“這次咱倆得打好搭檔,張軫那伙人不好對付,咱得精打細算。”
戰役一開始,各種兵種混搭,實際上協調起來漏洞百出。
08
敵人的第五軍急著撤退,領導讓大家集中力量去消滅張軫兵團。可陳賡在這關鍵時刻,卻還在過于保守地演繹“誘敵深入”的戲碼,結果呢?張軫兵團就這么帶著他們的小尾巴,嘩啦啦地從包圍圈里溜了出去。
這不,戰役結束后的總結會上,陳賡一番自我剖析。他承認了“顧此失彼”,“與友軍配合失當”。與此同時,粟裕那邊領導的兵團一路高歌猛進,戰績亮眼得很。
豫東戰役,這可是粟裕的大秀場。宛東戰役后的小插曲沒能讓粟裕眉頭一皺,反倒激起了他再次證明自己的決心。他對中央提出了豫東戰役的建議。
面對的可是國民黨的邱清泉、區壽年、黃百韜這樣的硬角色,人家是名將,但粟裕一點不落下風。
粟裕在戰前部署會上信心滿滿,他對部下說:“這一仗,咱們要打得漂亮,用實力告訴他們,華野不是吃素的。”
譚震林在一旁聽得熱血沸騰:“粟司令,咱們這次就給他們點顏色看看,讓那些國民黨的將領知道,咱們的牙比他們的槍還硬。”
戰斗中,粟裕的策略靈活多變,幾次決策都堪比打麻將時的胡牌,讓對方陣腳大亂。最終,他成功圍殲了區壽年兵團,這一戰功,直接讓他在華野的地位穩如泰山。
09
陳賡的軍旅生涯,高高低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他的陳謝兵團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整體,不屬于華野,也不屬于中野,直接聽命于中央軍委。
而林彪、粟裕這些同志的成績表可就一直在漲分。陳賡跟林彪的差距,那是紅軍時候就定下的基調,跟粟裕之間的差距則是那兩場沒打好的戰役“一言難盡”地拉開的。
總的來說,陳賡那樂觀的生性和堅定的信念,讓他即使在軍事職位上有起有落,也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這也許就是他能夠在風雨飄搖中始終站穩腳跟的真正原因。畢竟,能參與到這一場偉大的革命,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榮耀。對陳賡而言,能看到新中國的曙光,這一生無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