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 帆書樊登講書 ,作者 小柒爺
你是也曾有過類似的感覺?
好多時候,我們明明沒做什么,卻感到渾身疲憊。
明明尚未面對多么棘手的困難,卻總感能量耗盡,“未老先衰”。
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我們長期處于自我消耗的狀態中。
這些狀態蠶食著生命力,讓人脫離當下,做不好任何事。
心理學大師艾瑞克·伯恩在《人生腳本》中寫道:
“改變了自我狀態,就改變了整個人生的腳本,繼而改變命運。”
人的一生難免“一不小心”陷入泥潭。
而走出泥潭的第一步,就是掙脫那些時刻拖累我們的狀態。
余生,遠離了下面三種狀態,廣闊生活便能大有可為。
在自然界中,動物在察覺有危險來臨時,會進入一種“預警狀態”。
它們的腎上腺素會飆升,肌肉也會立刻緊繃,就像是貓咪的“炸毛”。
實際上,不光是野生動物,人類也有類似的緊張反應。
在面對緊急狀況時,這樣的狀態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們。
可問題出就出在,好多人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預警狀態中。
他們為尚未發生的事情感到無比焦慮,被預想中的事件壓得喘不過氣來。
幸福,得益于張弛有度。
而長期處于預警狀態,只會讓生活的琴弦不堪拉扯,徹底崩壞。
電影《和平戰士》的主人公丹米爾曼,是他人眼中的“天之驕子”。
他不僅是大學的體操冠軍,還拿著全A的成績。
同時,他還有著優渥的家境、英俊的樣貌和漂亮的女友。
可就是這么一個看似“成功”的年輕人,卻深陷幻想的折磨。
丹米爾曼在每個晚上都會因夢魘驚醒。
他總夢到自己在下一次體操表演中,出現失誤,粉身碎骨。
丹米爾曼害怕著未來的一切,他總感覺災難馬上就要到來。
他的精神似乎永遠是緊繃的,做任何事情他都難以專注。
后來,丹米爾曼在加油站無意間結識了一位名叫蘇格拉底的智者。
在與智者的一次次交談后,丹米爾曼成長為了一名內心強大的戰士。
而智者教會丹米爾曼的道理其實很簡單,那就是:
“拋開幻想中的恐懼與焦慮,全然地活在此時、此地、此刻。”
社會學的調查顯示:我們所擔心的事,80%都不會發生。
人生的煩惱,大多都源于自己嚇自己。
心理學家說,現代人的心理問題不僅僅是“拖延癥”,還有“提前癥”。
過度地準備,過早進入預警狀態,其實是努力的“陷阱”。
什么東西都要那么早地去想,一個活在未來的人又怎么能過好現在?
余生,請給自己一點松弛。
擺脫預警狀態,從容活在當下,才是對未來最好的交代。
《走出自我認知的黑箱》一書中,有句話這樣寫道:
“所謂的成長,就是去整合內心的沖突,去接納那些不一致的部分。”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重塑自己,改變生活的巨大潛能。
只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體內各方面的能量在相互沖突,相互抵消。
就像一輛由多匹馬牽拉的馬車,每匹馬的方向都不一樣,車只能停在原地。
整合“破碎”的自己,告別分裂狀態,人生才能順利抵達彼岸。
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女主角尤利婭,是一個永遠在“糾結”的人。
因為渴望幫助他人,尤利婭在大學時選擇了醫學專業。
可在學醫多年后,她卻感覺自己不應在枯燥的手術上浪費生命。
面對內心的沖突,她沒有選擇去整合,反而是魯莽地轉了專業。
于是,這個曾經的醫學高材生,開始從頭去學她認為更適合的心理學。
結果在真正學習了心理學沒多久,她就感受到了強烈的空虛。
在偶然看到幾張漂亮的照片后,尤利婭便決定放棄心理學,轉而去學攝影。
在感情方面,尤利婭同樣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一次次地更換伴侶,卻又一次次放棄眼前的幸福。
尤利婭似乎一直處于分裂狀態。
她的內心充滿了各種想法,卻無法協調,只能任由分裂的自己胡亂去走。
她以為逃避沖突就能獲得幸福,卻不知人生的每一步都會有新的沖突出現。
最終,人到中年的尤利婭猛然發現:
自己這個曾經的高材生,竟將生活過得混亂不堪。
每個人都藏有很多面,沒有哪一面是完全光明,哪一面是完全黑暗。
面對內心的沖突,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打壓,也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要學會接納真實、完整的自己,讓內在的一切形成“合力”。
為此,你需要不斷地了解自己,與自己對話,整理心底的各種想法。
人活在世,只有先把自己理順了,生活才能自然地順起來。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 “為什么我們不能沉迷于過去? ”
底下高贊回答寫道:
“其實還是那句話,如果你一直顧著回頭看,眼前的路必定走不好。”
對于被困在過去的人而言,過去就像一片池塘。
我們早已路過了它,池水卻一次次地漫延到現在。
然而,真正強大的人能擦去從過去漫延而來的水流。
他們勇敢地走出漫延狀態,奔赴敞亮的生活。
美國殿堂級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的過去,可謂不堪回首。
在那個還未解放的年代,作為傭人的孩子,艾麗斯從小到大備受歧視。
讓事情更加糟糕的是,在八歲那年,艾麗斯被哥哥弄傷了眼睛。
盡管母親花光積蓄給她治療,艾麗斯還是從此喪失了一只眼睛。
對于那段時光,艾麗斯后來在書中寫道:
“我那時的生活,全都是撲向刀劍,舉槍對著心臟或頭顱,用剃刀割手腕。”
此后,盡管艾麗斯努力生活,苦難卻沒有完全放過她。
她先后經歷了家暴、墮胎、流產、離婚。
可即便如此,艾麗斯卻深知:自己不能讓當下成為過去悲慘的延續。
哪怕過去的傷痛無數次漫延到心上,自己也要勇敢走出自怨自艾的狀態。
于是,艾麗斯不知疲倦地閱讀、學習、寫作,參加婦女解放運動。
最終,艾麗斯不僅成為影響世界的大作家,還成了女性解放運動的傳奇。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過道效應”。
它是指供人行走的過道,沿途的兩側都會有感應燈。
當我們走到相應的位置,對應位置的燈就會因感應而亮起來。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
只要有勇氣走下去,當下總會有一盞新的燈為我們而亮。
其實,每一天都是生命最年輕的一天。
真正的勇敢,是跳脫出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悲情角色”。
余生,莫讓當下的生活被過去滲過來的水所浸透。
走出過去的漫延狀態,才能重掌生命的主動權。
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你的狀態,就是你最好的風水。 ”
人的內心能量永遠是有限的。
你沒辦法一邊擔憂著未來,一邊回溯著過去,同時又經營好當下。
你也沒辦法在腦海中既想著其他的事,又能出色完成眼下的任務。
其實,生命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在當下,在此刻、此地全力以赴。
余生漫漫,愿你能擺脫預警狀態,告別分裂狀態,走出漫延狀態。
如此人生,時時高能量,刻刻好心境,日日多愜意,歲歲好光景。
點個「在看」,跟各位書友共勉。
作者 | 小柒爺,一名中醫學工作者,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更多人聽見。
排版 | 余景
圖片 | 圖蟲創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