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
“低碳鄰聚力”
嘉興路街道第五屆“社區鄰里節”
在和平公園舉行
現場發布了2025年嘉興路街道“鄰里守望”社區志愿服務項目矩陣。3月起,嘉興路街道9個居民區共同設計了40個志愿服務項目方案,涵蓋文化傳承、健康管理、生態治理等多元領域。作為街道“低碳生活+志愿服務”的社區服務創新實踐,這些項目將在社區中“落地生根”,讓更多居民感受鄰里一家親的濃厚氛圍。
《鄰里守望、情暖嘉園》光影沙畫秀表演中,展現了安丘居民區“鄰動活力圈健康跑”、新陸居民區“我的綠色鄰居”等五大特色項目,勾勒出“傳統與現代交融、全齡段參與”的社區治理畫卷。
在“嘉話?低碳說”講壇環節,來自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的工程師顧佺、新宏星小學的學生單如鍇和青年企業家侯鈺烽,分別從專業人士、學生和社區志愿者的角度,分享了前沿的低碳科技,“家—校—社區”的低碳傳遞,以及居民志愿者們在社區內開展的低碳項目,共同闡釋“低碳生活人人可為”的核心理念。
顧佺
從由回收物制成的鞋墊和絲巾到低碳體育場,這些低碳行為源頭就是從垃圾分類開始的。低碳科技其實離我們的生活非常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雙碳目標添磚加瓦。
單如鍇
我特別喜歡在和平公園進行低碳生活體驗活動,通過打卡和收集垃圾,我了解了公園的生態。志愿者還為我們舉辦了科普講座,普及了環保知識,這樣的活動很新奇也很棒。
侯鈺烽
安丘會客廳中的鋼琴、桌椅等家具,不少都來自居民捐贈的閑置物品。這樣既將閑置物品利用起來,踐行低碳環保的理念,又能把更多居民集聚起來,充分利用好安丘會客廳的平臺,提升社區的凝聚力。
環保課堂中,虹口的學生通過PH試紙檢測河水酸堿度,對比純凈水與河水的電解實驗,直觀理解水質保護的重要性。
倒上泥土、沙粒,種植小植物……學生們還親手制作了微景觀生態瓶,一個個“環保小空間”在孩子們的巧手中產生。
五年級的劉思淇說:“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學會了辨別水質的方式,了解了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虹口有很多水系,不可以往里面扔垃圾,要保護好水源。”
上海碳秘館一樓戶外平臺格外熱鬧,盡管下著小雨,但熱心居民仍積極參與低碳環保公益市集。
“只要把代表不同種類垃圾的卡片扔進正確的垃圾桶,就能獲得小禮品哦!”在宣傳垃圾分類的攤位前,居民們踴躍參與活動。王阿姨說:“垃圾分類我每天都在做,所以這個游戲對我來說很簡單!”
此外,環瑞虹社區的多個社群主理人帶來了“低碳×生活方式”體驗、閑置書籍漂流等體驗項目。咖啡一族暢聊咖啡渣的妙用,閱讀愛好者用交換讓閑置書籍流動起來……“低碳”行動與“興趣”交叉,居民們沉浸式體驗低碳新時尚。
5月19日,瑞虹銘庭小區智能垃圾廂房、瑞虹共享會客廳、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上海碳秘館等還迎來了“人民城市·共治共善共享”行走活動之“牢記囑托——共敘環瑞虹美好生活”主題宣講隊伍,在沉浸式的參觀游覽中感受“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動實踐。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調研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2023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又專門給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們回信,親切回憶五年前的情景,充分肯定上海垃圾分類工作取得的成效,對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提出殷切期望。
近年來,虹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始終以滿足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接下來,嘉興路街道將持續深化《低碳生活新時尚實踐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志愿精神與低碳理念為雙翼,吸引更多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環瑞虹低碳生活圈中書寫“鄰里相親、生態共生”的治理新篇,讓“新時尚”真正融入萬家燈火。
記者:季志平
圖片:季志平、嘉興路街道
編輯:季志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