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非常窮,沒有錢,它購買中國武器的錢從哪里來的?說白了,巴基斯坦能搞到中國武器的核心就倆字——靈活。
巴基斯坦窮,但巴基斯坦頭腦靈光,妙計不斷,沒錢就用物資“抵押”,這樣一來,窮也有窮的辦法!
巴基斯坦就是中國武器最大的買家之一,巴基斯坦空軍、陸軍、海軍均對中國武器高度依賴,如果將巴基斯坦比作一條魚,那么中國武器就是河流,魚永遠無法離開河流。
除了巴基斯坦外,一些非洲國家、東南亞國家都喜歡購買中國軍事武器,無他,因為中國是最值得信賴的盟友!
巴基斯坦國內的經濟狀況到底怎么樣?又為何將目光瞄準中國自主研發的軍事裝備呢?
巴基斯坦國內并沒有較為先進的工業,群眾大多以農業為生,主要以小麥、棉花、水稻、甘蔗、玉米等作為主要農作物,其中小麥種植面積約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40%,大約有80%的群眾種植小麥。
如果說,巴基斯坦群眾將小麥和水稻作為生存的根基,那么國內大量種植的棉花便成為了巴基斯坦“變現”的主要農作物。
作為發展中國家,沒有壯大的工業,巴基斯坦國內經濟發展并不樂觀,直白一點來說,巴基斯坦很窮,但這么窮的國家,又是如何與中國建立頻繁的貿易合作的呢?
其實,自從中國和巴基斯坦建交以來,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就相當穩定,尤其是穆沙拉夫上臺之后,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更進一步。
穆沙拉夫擔任巴基斯坦總統時期,一是重視國內經濟發展、二是重視與中國的外交關系,因此穆沙拉夫也被譽為“對中國最友好的巴基斯坦總統”。
巴基斯坦國內的多種武器也高度依賴中國,一方面是中國武器物美價廉、值得購買;一方面就是巴基斯坦比較窮,與中國合作不會被壓迫。
當然,中國也不是“冤大頭”,關系鐵歸關系鐵,但中國可不會將軍事武器免費贈予巴基斯坦,牽扯到貿易合作,還是以平等合作為原則。
巴基斯坦沒有錢購買中國軍事武器,但是國內有充足的棉花,這些棉花質量不錯,只要中國稍微一加工,那些棉花的價值就成倍成倍的上漲。
尤其是在兩國談合作的時候,巴基斯坦沒有錢,但也不會“賴賬”,言簡意賅一句話:“錢沒有,但是棉花管夠!”
要說巴基斯坦這腦子也確實靈光,選擇用棉花換導彈,關鍵是,還真就讓它換的物超所值,真真切切見識到中國自主研發的軍事武器的真正實力。
2000年,巴基斯坦就做過同樣的事情,選擇用棉花換取武器,保障國家安全,后續,中國基建穩步發展,被世界譽為“基建狂魔”,巴基斯坦更是在基礎設施方面與中國進行多次合作。
比如如今在巴基斯坦大名鼎鼎、熠熠生輝的瓜達爾港,瓜達爾港修建完成后,中國直接獲得了43年的運營權。
當時一眾西方國家都對中國冷嘲熱諷,說中國“出錢出力”,就是落不著好,可現實情況如何?光是2023年,中國在瓜達爾港建設的經濟特區就吸引了20多億美元的投資。
棉花、港口,都可以成為巴基斯坦購買中國軍事設備的物資抵押,同時,巴基斯坦還將目光放在了國內的礦產資源上,比如銅、金、稀土……
巴基斯坦沒有技術開采,中國有技術,也有實力,中國出技術開采,巴基斯坦為了感恩也做出回報,直接將挖出來的礦產用作抵押,或者是選擇用礦產換取軍事武器。
“置換效應”被巴基斯坦運用的滾瓜爛熟,而中國武器也著實是沒有讓巴基斯坦失望。
就以這次印巴沖突來說,巴基斯坦原本是不想與印度開戰的,因為以往都是印度吊打巴基斯坦,導致巴基斯坦被打怕了。
可印度“咄咄逼人”,想要在空軍領域給予巴基斯坦致命一擊,無奈之下,巴基斯坦只能做出反抗,沒想到,意想不到的反轉來了。
印度持著“歐洲三雄”之一的“陣風”戰斗機,對此次印巴沖突成功志在必得,巴基斯坦只能拿出從中國購買的殲-10做出反擊。
一眾西方國家駐足觀望,等待巴基斯坦“完敗”,畢竟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是“老掉牙”,還是第三代戰斗機,“陣風”戰斗機可是第四代半,還融合了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
結果呢?來了個終極反轉,殲-10完勝“陣風”,讓巴基斯坦一雪前恥,看來,巴基斯坦對中國以后的訂單是只增不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