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五五”規劃編制年。上海日前啟動了“十五五”規劃“百家訪談、萬家調研”活動,在啟動儀式上,退休市民羅克平成為了受邀的市民代表。之所以受邀,不僅因為他關于建立老專家智庫的建議被寫進了上海”十四五“規劃,更因為多年來,他通過人民建議征集渠道積極建言獻策,以老百姓的視角,為城市發展提出了很多好建議。而人民建議征集,正為像羅克平這樣的普通市民有效參與城市建設和城市治理提供了“民意直通車”,這是上海信訪工作“新格局”的一個側面。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3年來,上海信訪不斷創新探索,以一系列務實的舉措,將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信訪工作條例》(下簡稱《條例》)的精神和規定落到實處,在反映社情民意、解決群眾訴求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為,使信訪工作得以更好地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家門口”標配“四大員”
陣地建到“家門口”,服務送到“心坎上”!這形容的是上海信訪近年來著力打造的“家門口”信訪服務體系。貫徹《條例》3年來,上海信訪“家門口”信訪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機制不斷完善,措施不斷優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其中,最讓市民們津津樂道的是“四大員”多元化解力量的齊全配備。
何謂“四大員”?指的是人民調解員、信訪代理員、心理咨詢師和律師。眼下,上海市民走到任何一個覆蓋全市216個街鎮的信訪“家門口”服務站反映問題,都能找到上述這“四大員”。他們和政府部門聯動,提升了糾紛化解的合力,讓老百姓的煩心事、困難事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依法妥善解決。
2025年春節前,兩個稚嫩的臉龐怯生生地走進嘉定馬陸鎮彭趙村“家門口”信訪服務窗口,眼里噙著淚水,向村信訪代理員李吉求助。原來,小俊和小超是外省來滬兼職的大一學生,在一款App上看中了5000元的文員工作。豈料,這是非法勞務公司設下的誘餌,兩人不僅被索要158元的考試費、395元的體檢費、500元的押金,介紹的工作還貨不對板,僅過了17天兩人就被用工單位找了個理由辭退了。拖著行李回家路上,無助的兩人看到了彭趙村“家門口”信訪服務站的銘牌,便抱著嘗試的心態向窗口尋求幫助。
李吉首先找來社區律師幫忙。律師指出,大學生兼職構成勞務關系,需要依據勞務合同向法院提出訴求。但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費時費力,怎么辦?調解渠道可以一試。人民調解員反復聯系到了勞務公司負責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負責人派員參與調解。隨后,屬地村、派出所、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律師共同約談了勞務公司代表,從法律的角度告知該公司其行為已構成違法,從情理的角度指出大學生兼職打工實屬不易……最終,促成雙方就退款事項和工資支付達成一致。
市信訪辦相關負責人認為,“四大員”的參與,讓“家門口”信訪服務體系實現了從“體系全”到“功能強”的轉變,從而更好地把問題化解在成訴成訪之前、解決在基層和屬地。
在徐匯區華涇鎮盛華景苑小區,居民張阿姨指著樓道口的二維碼說:“以前要跑到鎮里信訪辦的事,現在掃碼就能解決。”銀都路隧道通車后,該小區四五號樓持續受鳴笛困擾,居民掃碼反映后,48小時內,片區黨委緊急聯動交警部門安裝智能聲吶設備,精準治理交通噪聲……依托于“家門口”信訪服務體系,各級信訪干部變“被動化解矛盾”為“主動解決問題”,努力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展示了一幕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居民正通過華涇鎮“碼上就來”民情二維碼反映問題。
人民城市有了“金名片”
除了解決訴求,信訪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發展?《條例》明確規定,“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健全人民建議征集制度,對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主動聽取群眾的建議意見。”近年來,上海貫徹《條例》要求,將人民建議征集作為信訪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著力拓展網絡渠道、完善辦理機制、強化開門問計、推動成果轉化。
人民建議征集渠道的暢通,為人人有序參與城市治理提供了可能。在上海“十五五”規劃“百家訪談、萬家調研”活動啟動儀式上,受邀的市民代表羅克平說:“為‘十五五’規劃建議獻策是提升市民價值的一個體現。”提出一條建議,幫助政府部門促進一項工作,這是“慧從民來、惠及民生”的雙向奔赴,也是“人”與“城”的互相成就。3年多來,本市各級人民建議征集部門共收到群眾建議超過26萬件,重要建議采納率達98.5%。
“十五五”規劃“百家訪談、萬家調研”活動啟動儀式。
“助力機場綜合服務能級提升,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旅客中轉出行首選地”“制定惠老服務政策包,讓老人更好地感受溫暖”“提升‘書香上海’數字閱讀體驗,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社會氛圍”……有見地、有溫度的金點子和好建議不斷涌現,嵌入社會治理、走進決策視野、變成亮點舉措,推動城市更溫暖、管理更精細、生活更美好。
而與此同時,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也在改變超大城市的治理方式和治理體系。3年來,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強化開門問計導向,聯合110余個市、區部門,就民生政策、實事項目主動設置議題,開展專項征集560余次,廣泛聽取民意,助力科學決策。而開展形式多樣的“市民圓桌”座談會、大討論,把“急難愁盼”擺上桌面,讓市民與職能部門一起各抒己見,尋求解決路徑,也正成為各區工作中的“新路徑”。據統計,去年上海各區開展各種人民建議征集座談會、大討論50場。
不斷提升能級的人民建議征集工作,已然成為人民城市建設的一張“金名片”。未來,上海人民建議征集將繼續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更好發揮“征民情、集民智、聚民力”的平臺作用,共同建設屬于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
來源 | 解放日報
作者 | 毛錦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