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人民解放軍經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大裁軍。當時全軍共有70多個軍,可謂虎虎生威、雄踞東方。誰也沒想到,就在1985年這一年,人民軍隊竟然被裁撤了100萬人,僅保留了24個軍!足足有8個軍在此次裁軍中被完全撤銷,就這樣稀里嘩啦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到底哪8個軍遭此厄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咱們從頭說起,先簡單回顧一下當年的情況。1949年解放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后,我軍共擁有70個軍,規模浩大。但隨后為適應和平建設的需要,不少部隊改編為空軍、海軍、炮兵等其他兵種。到1985年,雖還保留32個常規軍,但為進一步精簡員額、減輕國防負擔,黨中央決定大刀闊斧裁減100萬軍人,最終只保留24個集團軍。
這24個集團軍可都是精兵強將,實力超級強。它們都是在原軍的基礎上,增加了裝甲兵、炮兵、防空兵等多個兵種混編而成,堪稱未來戰爭的"鐵甲鋼爪"。可是,同時也就意味著其余32個軍中,必有8個要被痛下"手術刀"徹底解編。
你們一定很好奇,那8個命運多舛的"殉難者"究竟是誰?我這就為你們一一揭曉!第一個就是老牌勁旅第11軍,前身是第二野戰軍的王牌縱隊;其次是第四野戰軍的主力第43軍,它那些鐵軍師可都是戰無不勝的"攻堅老虎";再來是從東北游擊隊改編的第46軍。
你們看,這8個被撤銷的軍隊當中,包括了第43軍、第50軍、第60軍等眾多曾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建功立業的王牌勁旅。它們可都是當年叱咤風云、赫赫有名的"大殺器"啊!誰能想到,這些我軍的脊梁竟會在和平年代就這樣被"衰竭"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啊!
時代變遷,條件轉移,裁軍無可厚非。但對于這些陪伴祖國走過艱難歲月的老部隊來說,被如此"一朝輟撤"確實也算是一種無奈。不過話說回來,為了國家富強、軍隊精銳,這些犧牲也是值得的。畢竟戰火硝煙已去,和平年代已至,我們當年那些熱血沸騰的"鐵骨錚錚"部隊自然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為新軍種新編制騰挪出了發展空間。
大家都知道,一支軍隊的力量并不僅僅在于人數的多寡,更多的是在于指揮體系、編制結構、裝備水平等方面的先進性。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形式也在不斷改變和發展。那些簡單依靠人海戰術的陳舊編制模式早已無法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了。
就拿當年那8個被裁撤的軍隊來說,雖然它們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時期立下赫赫戰功,但畢竟都是老舊的純步兵編制。在那個年代,能指揮幾萬人的部隊就已經是很高級的單位了。但到了80年代,戰爭需要的可就不僅僅是人員兵力,更多的是科技含量高、機動性強的新式部隊。
單單是炮兵就有坦克、裝甲車、火炮等多個兵種,還有防空、工程、通信等等諸多先進兵種。如果還按照老辦法去編制,根本就無法集成到一起,將會大大降低戰斗力。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小而精、尖而特",形成合成營力量,集團軍的概念就應運而生了。
我們不妨來看看,鄧爺爺在80年代中期力推的那24個集團軍中,有哪些特別之處。比如第38集團軍就是一支"多棲全能"型部隊,編有裝甲兵、炮兵、防空兵等6個兵種,戰斗力同時也集空地于一體。再比如北京的第65集團軍,作為一支挺進海疆的"鋼鐵鐵棍",它在編的就有兩個陸軍師和兩個炮兵師。
類似這樣的集團軍,可以說當時都是"百寶箱"式的全能部隊。不僅具備高機動性,而且還融合了各兵種的優勢,無論是陸地夷平,還是空中突防,甚至是海上封鎖,都是駕輕就熟、游刃有余。這樣的編制相比之下,可就要先進高效得多了。
同時,這24個集團軍在武器裝備方面也有了重大升級。當年的單兵火箭筒啦、反坦克導彈啦、雷達制導炮彈啦等一大批先進武器陸續列裝,使其擁有了強大的全天候作戰能力。而那些被裁撤的老舊軍種,其武器裝備水平自然就遠遠跟不上新軍種的發展步伐了。
所以,雖然看似有些"說走就走"的感覺,但那8個軍隊被裁撤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和必然。這是為了優化部隊編制結構,真正建設一支精兵強將的新型人民軍隊所做的一次"減肥"大手術。而當時保留下來的24個集團軍,則成為了我軍走向現代化、正規化的中流砥柱。
總的來說,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場聲勢浩大的大裁軍,標志著我國軍隊編制體制從根本上邁出了現代化的第一步。通過這次"大手術",老舊落后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全面升級換代,建立起新時期集中統一的指揮體制。這不僅為我軍打造了一支機動靈活、臨機應變、對抗實力超強的現代化軍種,而且也為未來參與聯合作戰、執行多樣化軍事行動奠定了堅實基礎。所以說,雖然當年的"八億裁軍"確實讓部分老牌勁旅就此謝幕,但換來的卻是一支新型作戰力量的誕生,這同樣也是彌足珍貴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