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上旬,繼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結束后,圍困達半年之久的太原城也即將迎來解放之日。
按照教員的戰略安排,華北軍區第19、20兵團即刻動身馳援太原,確保在三月上旬抵達太原,四月上旬配合18兵團一同完成解放太原的重任。
從規模上講,太原戰役比之此前的三次戰略決戰和之后的渡江戰役都顯得稍遜一籌,但作為國軍在江北重兵盤踞的戰略要地之一,太原獲得解放,也就意味著華北地區再無大規模戰事。
就這個意義來講,此時發起太原戰役的最后總攻勢在必行。不過,也就在這個關鍵節點上,戰役總指揮徐向前再一次病倒了……
早在1948年夏的晉中戰役期間,徐向前就因肋膜炎和肺炎病倒在指揮室。之后直至太原戰役前期,他幾乎是以躺在擔架上口述或通過電話傳達方式來指揮戰事的。
為此,教員也曾多次致電徐向前利用部隊整訓的間隙到后方休養一段時間。只是,徐向前又是我軍出了名的“勞模”式指戰員,任何重要事情幾乎是親力親為,在解放山西的關鍵風口上讓他去后方療養,徐向前一時自是難以“從命”的。
太原城雖然是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一處戰略據點和屏障,但攻克的艱難性依舊不能小覷。這一點,在戰前動員時,徐向前已經講的很清楚了:
等到當年10月初太原戰役正式發起后,徐向前再次拖著病體前往一線指揮。在攻克太原東山的“四大要塞”期間,徐向前多次冒著炮火到前線,嚴重時躺在擔架上進行戰術部署的調整。
消息傳到教員耳中,他再次向徐向前發來了催促對方到后方休養的“嚴令”:
話雖如此,可徐向前仍舊放心不下前線戰況,接到來信的第一時間,他便給教員復信表明態度,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任務重于生命,太原一日不拿下,就不離開前線。”
這之后的幾個月間,考慮到配合平津戰役大局,讓傅作義集團堅定固守華北而不南下增援淮海的決心,教員下達了暫緩進攻太原的命令,也給徐向前預留出一段休養身體的時間。
等到平津戰役大局已定,華北軍區的第19、20兵團又迅速被抽調參加太原戰役,在太原前線,楊得志、羅瑞卿、耿飚等兵團將領探望了病中的徐向前。
看到“援兵”已至,徐向前面露喜色,他拉著時任19兵團副司令員的耿飚雙手,一個勁兒的詢問道:
被徐帥這么一說,耿飚反倒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說起來,徐向前與這位日后聞名中外的“將軍外交家”還有一段歷史上的不解之緣。
1937年春,西路軍兵敗河西走廊,脫險后的徐帥化裝成商人身份,一路輾轉回到延安。也正在他即將回到延安時,遇上了前來接應的耿飚,九死一生的徐帥在看到老戰友的那一刻,忍不住激動的哽咽。
在對方的安排下,徐帥順利回到延安并見到了教員。假使沒有耿飚的精心安排,或許沿途又會遇到許多未知的艱難梗阻。
也正是這樣一段“久旱逢甘霖”的特殊歷史淵源,讓徐向前和耿飚的關系顯得尤為親切和諧。
當得知耿飚的19兵團曾多次在戰場上繳獲過敵人的坦克和裝甲車后,徐向前也難得的以一種半開玩笑的口吻向對方說道:
雖然是戲謔之言,但徐帥的這個玩笑卻并非空穴來風。早在晉察冀野戰軍改編為華北軍區第二兵團之初的一次會前,由于司機被集體派出執行任務,作為參謀長的耿飚索性毛遂自薦當起了司機。
原本按照慣例,司令員、政委和參謀長是不宜乘坐同一輛車外出的,主要還是基于當時不穩定形勢下的安全考慮。但這個時候情況緊急,也容不得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和政委羅瑞卿多想了。
最終,由耿飚充當司機的兵團“三人組”就這樣趕往軍區總部開會。只不過,耿飚畢竟是駕駛新手,路上一個不留神,直接加速開過一個水溝,讓楊、羅二人好一頓顛簸。
事后,得知來龍去脈的聶榮臻對姍姍來遲的三人嚴肅批評了一番。但隨著這件事在軍中流傳開來,耿飚“駕車翻溝”也漸漸成了大家討論熱議的話題,以至于耿飚本人在見到徐帥時,仍不免被對方拿來調侃一番。
即便是上世紀60年代初,擔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的耿飚,在回國述職期間探望徐帥時,依舊會被對方打趣道:
調侃歸調侃,耿飚等人率華北軍區兩大兵團馳援太原前線,終歸是讓徐向前壓力減輕了不少。
在此之前,由徐帥一手組建訓練起來的華北軍區第18兵團,在經歷運城、臨汾、晉中等戰役的歷練后,在攻堅經驗方面已經略顯成熟,這次又有攜帶重武器前來的兩大兵團,加快消滅閻錫山殘部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閻錫山經營近40年的“大本營”,太原城從街道到城垣,一直延伸到城外,到處布滿密密麻麻的碉堡約5600余個,以至于讓前來參觀的美國顧問團都不由得驚嘆:
也正因如此,閻錫山對自己的防御工事頗有信心,他曾經毫不掩飾的評價自己“原創”的碉堡戰術:
只是,閻錫山又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更低估了我軍對拿下太原志在必得的決心。為了確保戰役勝利,教員特意指示從四野特種兵部隊里抽調三個炮兵團前往太原“助戰”。
如果要說有什么遺憾的話,大概就是徐帥因病重而不得不將太原戰役的指揮權交由彭老總,沒有親身參與最后的總攻擊行動,徐帥還是略有一絲遺憾。
好在彭老總接過指揮棒之前,徐帥已對整個太原前線陣地和火力配置妥當,萬事俱備,只等彭老總到來后一聲令下,全軍向太原守軍發起最后的總攻擊行動。
果不其然,1949年4月20日,在華北軍區三大兵團通力協作下,短短幾個小時時間便從城南城北兩個方向打開了突破口,而后迅速攻入城中。
至24日凌晨,太原城宣告解放。此役累計消滅國軍13萬余人,繳獲大炮3400余門、槍支3.2萬余支和大量軍用物資第15兵團司令孫楚、第10兵團司令王靖國被俘。
太原戰役的勝利,使閻錫山統治38年之久的“模范堡壘”煙消云散,不僅拔除了國軍在華北殘留的最大據點,大同、安陽、新鄉等地也隨之解放。
至此,華北全境再無戰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