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的硝煙還沒散盡,國際軍火市場卻已經炸開了鍋。這場被外界稱為"南亞空中絞殺戰"的沖突里,印度空軍寄予厚望的法國"陣風"戰斗機栽了大跟頭——至少三架被巴基斯坦的殲-10CE和霹靂-15導彈擊落。消息傳來,最坐不住的不是印度,而是遠在歐洲的法國達索公司。畢竟這款號稱"歐洲四代機巔峰"的戰機,可是法國軍工出口的金字招牌,如今卻在實戰中被中國武器打得滿地找牙,連帶把印尼剛簽的81億美元訂單都攪黃了。
這場空戰徹底撕下了"陣風"的光環。印度當初花單架2.4億美元引進這款戰機時,媒體吹得神乎其神,什么"全能多面手""隱身黑科技",結果一上戰場就露餡。巴基斯坦的殲-10CE用霹靂-15導彈在180公里外就把"陣風"打成了篩子,這哪是空戰,分明是降維打擊。更諷刺的是,印尼為42架"陣風"支付的81億美元,平均單價1.9億美元,幾乎能買三架殲-10CE。現在印尼網友炸開了鍋,社交媒體上全是"退錢買中國戰機"的呼聲,連國會都要求重新審查訂單。
印尼政府的回應很有意思,一方面說"未經證實的消息不能作為評估依據",另一方面又承認"空戰結果為評估提供了建設性依據"。說白了就是:我們知道"陣風"可能不行,但還想再觀望一下,畢竟81億不是小數目。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尼這是在給法國施壓,要么降價,要么提供技術轉讓,否則這筆訂單懸了。更關鍵的是,印尼已經是中國武器的老用戶,從潛艇到導彈都有合作,換購殲-10CE在后勤和培訓上根本不存在障礙。
有人可能會說,"陣風"不是號稱多用途嗎?既能空戰又能對地攻擊。但問題是,連制空權都保不住,還談什么對地攻擊?就像你買了輛跑車,結果發現它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再豪華的內飾又有什么用?印尼空軍現在裝備的F-16和蘇-30已經老舊,本來指望"陣風"實現現代化,結果實戰證明它就是個繡花枕頭。反觀殲-10CE,單價不到6000萬美元,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超視距導彈,還能兼容中國整套作戰體系,性價比甩"陣風"幾條街。
對法國來說,這簡直是晴天霹靂。達索公司去年剛創下30架"陣風"的出口紀錄,結果一場空戰直接讓股價暴跌。更麻煩的是,埃及、卡塔爾這些已經買了"陣風"的國家,現在也開始重新評估這款戰機的價值。如果印尼真的退貨,法國軍工出口很可能遭遇雪崩式下滑。畢竟在軍火市場,實戰表現就是最好的廣告,而"陣風"這次的廣告效果堪稱災難。
不過,印尼想換成殲-10CE也沒那么容易。中國在軍售上向來謹慎,尤其是涉及地緣政治敏感地區。印尼雖然是東盟重要國家,但和澳大利亞關系密切,而澳大利亞又是美國在亞太的盟友。中國如果向印尼出售殲-10CE,很可能會刺激澳大利亞加速軍購,甚至影響中澳關系。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東盟推行的是平衡戰略,不想讓任何國家一家獨大,所以短期內大幅增加對印尼的軍售可能性不大。
這場空戰的連鎖反應還在繼續。馬來西亞、伊拉克、沙特這些原本考慮"陣風"的國家,現在都在重新評估。畢竟誰也不想花高價買個"實戰失敗者"。而中國殲-10CE憑借這場勝利,已經在國際市場打響了名號,接下來很可能會迎來一波訂單潮。法國或許該好好反思一下,為什么自家的"高端貨"在實戰中輸給了中國的"經濟適用型"。是技術不行,還是過度營銷?答案或許已經寫在了克什米爾的天空上。
這場空戰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歐洲軍工的困境。曾經的"陣風"是歐洲防務的驕傲,如今卻成了笑柄。而中國軍工用實戰證明,性價比和體系化作戰才是王道。未來的國際軍火市場,恐怕要重新洗牌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