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真正的高級,往往存在于分類法則的邊界之外,普適性的評判標準,很難定義其精妙。在中國酒中,以特為名的特香型白酒,正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周恒剛、沈怡方等專家,對四特酒進行風味定型時,就曾遇到“難題”,四特酒的風味無法套入任何標準,眾專家只能以“特”為其香型命名,中國特香型白酒,由此問世。
四特酒的風味,究竟獨特在哪里?用“相對論”一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在其工藝和風味中,充滿著矛盾的對立統一。
- 01 -
新鮮與陳熟的兼得
不同于高粱釀酒,四特酒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大米,且須是每年當季的新鮮贛鄱大米。大米進廠后,只經過篩選和清洗,就直接參與釀酒,不浸泡、不粉碎、不加工,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盡量鎖住稻米的清鮮米香,原汁原味,讓釀出的酒體自帶一種清雅、鮮甜的稻香風味,這讓四特酒成為中國白酒中,直接將原料香帶入酒體的特殊品種。
贛鄱大米
而在四特酒的儲酒環節,與強調原料的“鮮”不同,卻格外看重“陳”的意義。在四特原酒的儲存過程中,溫濕調節、器皿更替、品質盤勾等,有著縝密和嚴格的規范。這是因為,特香型白酒是一種老熟效應顯著的種類。
如走進四特酒的老酒庫,就可以看到不同年份的原酒,在風味和色澤上的巨大差異,同樣的酒在一年甚至幾個月后的變化表現,都十分令人驚艷。而隨著年份增加,四特酒體中類似木材或者烘培的陳年風味會逐漸凸顯,口感會變得更加有粘稠感、油潤感和濃厚感。
四特酒庫一角
四特老酒
- 02 -
繁復與簡約的融合
白酒的風味,除了與糧食和儲存等,還有一個關鍵因素——發酵容器。中國白酒的發酵容器,可粗分為兩大方向,追求復雜或強調簡單。比如清香型和米香白酒,追求酒體的清雅干凈,使用的即是強調簡單和干凈的陶缸或石窖;而濃香和醬香凸顯滋味的豐富,用的是復雜和馥郁的泥窖和泥底窖。
紅褚條石窖
而四特酒的窖池,極具化繁為簡的智慧,結合了繁與簡的雙重優勢。其因地制宜,搭建的材料選擇江西龍虎山出產的紅褚條石。這種材料在外觀上雖為石質,但實際的微觀結構,卻十分疏松、空隙極多,吸水性很強,表現出一種泥土的特性。因此,四特酒的紅褚條石窖,融合了泥窖和石窖,讓四特酒即能擁有繁復的芳香感,又可兼具簡約的酒體純粹感。
- 03 -
濃郁與清雅的辯證
四特酒工藝的獨特與兼容性,讓其酒體能夠蘊含三香之格,一杯四特酒可以品出濃、清、醬三種香型白酒的風韻,同時各香均不露頭,交織錯落,形成一種隱秘、多層次而協調的風味境界。
其中,既有如同醬香型、濃香型白酒的濃郁厚重,又有清香型白酒的清雅爽凈,造就出“前濃、中清、后醬”的獨特感受,如同身臨山水自然中,山川之巍峨厚重,湖海之澎湃波瀾,碧空之飄渺清幽,相應相輝。
剛蒸餾出來的四特原酒
而在此基礎上,因強化了稻米的鮮香,米糧香猶如一條香氣暗流,鮮香與略帶炒米焦香的味感,貫穿在入口到下咽的全過程,在回味中竟也久久不息。而這其中,歲月幻化的陳香、蜜香如同水花泛起,時時隱現,給人欣喜。整體帶給飲者從驚訝、驚喜,再到驚嘆的美好體驗。
因此,特香型白酒的造詣,是一種“新鮮而陳熟、繁復而簡約、濃郁而清雅、傳統而現代”的味覺兼容藝術,它以一種不斷融眾家之長的創新精神,滿足著消費者“更高風味感知”的品質需求。四特酒,是一種中國名酒中的高級存在。
特,就是與眾不同,即是開拓創新。隨著釀酒科技的進步,四特酒也在不斷探索著新飲酒時代的獨特之路,讓經驗代代延續,讓技藝更加科學,實現傳統與現代的交織。
在傳統技藝上,四特酒公司的大師團隊,進一步融入回醅和雙輪底等技術,讓酒體的香氣更加幽雅繁復,味道更加細膩豐滿。如第五代的四特十五年產品就采用了此工藝,憑借獨特的風味與品質價值,一舉拿下了2024年度酒類新品“青酌獎”。
在人才培養上,四特酒公司將質量管理和生產釀造兩大部門聯動,在關鍵崗位上進行人才梯隊的構建,設立品酒、勾調兩個模塊“師帶徒”培養模式,做到“業務分工,專業拉通”,專注關鍵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尊重老師傅的經驗與心得,讓特香技藝瑰寶薪火相傳。
在科技賦能上,四特酒公司與南昌大學等科研院校保持常年合作,近期內,所發表的學術論文就高達32篇,其中SCI收錄論文有12篇,授權專利6件,尤其是其自主研究的“定向選育耐受菌株精準釀造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了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四特酒發現了更多具有香氣代謝價值的釀酒菌種,進一步掌握中國釀酒的核心科技,為四特酒的特香酒韻,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獨特的風味之源。
在品質管理上,四特酒公司建立了八大現代化的特色質控路徑,深度實現從原料到產品、從生產到服務的全產業鏈品質提升。即:
1、組織扁平化,壓實責任制度;2、質控核心化,優化資源利用;3、流程標準化,全鏈生產精益;4、食安稽查化,確保標準落地;5、部門協作化,專注酒質提升;6、生產柔性化,控制成本合理;7、品控數字化,優化倉儲管理;8、發展綠色化,踐行社會責任。
“精釀奉獻四方,價值源于特色”,這是矗立在四特酒廠區的品牌信仰,無論是老一輩對特香型白酒的發明創造,還是新一代四特人對工藝與科技的優化迭代,以及現代品質管理的創新發展,這一“特”的信仰和精神一直傳承不息,因特色而不同,因不同而稀有,物以稀為貴,通過在“特色”道路上的不斷精進,四特酒得以更具名酒價值。
作者簡介:李虓,發酵工程碩士,酒類食品評論作家,酒食評論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