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仕強 通訊員 朱汧
位于渝東南的武陵山脈,夜幕下萬籟俱靜。在重慶涪陵頁巖氣田焦頁18東平臺,數盞探照燈把井場照射得如同白晝。14臺電驅壓裂撬排列整齊,開足馬力向地層注入壓力。
“過去頁巖氣開發使用的是柴油驅動的壓裂機組,不僅能耗大、噪聲大,廢氣排放等也會帶來環保問題。”承擔施工任務的江漢石油工程公司井下測試公司JH-YL106酸化壓裂隊隊長尹金介紹,圍繞綠色低碳發展,該公司成立了全電驅壓裂隊伍,積極推進綠色施工新模式。
最早參與項目試驗的時任隊長曾凡矯回憶,由于沒有成熟經驗可以照搬,一切都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全電驅之路最開始走得并不輕松,有些隊員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覺得不可能成功。
“沒有路,就蹚出一條路來。”曾凡矯說,一邊給隊員們加油鼓勁,一邊選派人員外出學習電氣設備知識。通過組織隊干部和操作骨干先學一步,對設備結構、工作原理、工藝流程等逐一摸索,邊學習邊實踐,在排除了一個個疑難雜癥后,新設備應用逐步走上了正軌。
在焦頁18東平臺現場,一車重達40噸的壓裂砂,在操作人員的遙控指揮下,緩緩傳輸至砂罐中。此情此景令尹金感觸頗深,“過去加砂區和混配區共需要6名員工,涉及高空作業,現在僅需要一人遠程遙控指揮系統就能完成,不僅降低了安全風險,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了。”
尹金介紹,自動化、智能化壓裂是油氣勘探開發的發展方向,為此,他們抽調技術骨干成立創新工作室。每一個技改項目大家都共同參與,人人爭當革新能手。
“涪陵頁巖氣田是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爭當先鋒、爭創示范是我們不變的追求。”尹金表示,近年來,他們在中石化、中石油市場創造了多項施工紀錄,實現了施工效率、經濟效益和綠色環保三重提升。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