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弘毅
在中國二手車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僅僅是產品層面的比拼,更是認知能力與體系建設的較量。作為精估棒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任浩文以二十余年的行業深耕經驗、對趨勢的敏銳把握以及持續不斷的學習精神,實現了從傳統車商到行業規則參與者的身份躍遷。他始終堅信:“一個企業能走多遠,取決于它的認知邊界。”
2000年代初,中國二手車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交易渠道分散、車況信息不透明,消費者對交易安全缺乏信任。在這一尚未建立規則體系的行業環境下,任浩文從4S店銷售主管轉型為獨立車商。他意識到,在缺乏制度保障和行業規范的環境中,唯有依靠系統學習與專業積累,才能贏得市場信任,建立競爭優勢。為此,他一方面深入維修一線,跟隨技師拆解事故車輛掌握車輛構造細節;另一方面研讀國內外車輛評估理論資料,通過“實操與理論”雙軌并進的學習方式,系統構建起車輛評估與定價能力,并成功考取二手車鑒定估價師資質,成為西南地區首批兼具實戰經驗與專業認證的從業者之一。這段“實戰與自學”并進的經歷,不僅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也為他后續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提供了理論支撐與經驗積累。
隨著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持續攀升,行業對專業化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長,然而在評估、檢測、定價等關鍵環節,系統化培訓長期缺位。任浩文深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僅依賴個體經驗,而必須建立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人才培養體系。他沒有止步于個人能力的積累,而是將自身知識結構轉化為教學方法,創辦了一套覆蓋車輛鑒定、估值管理與運營實務的專業培訓體系。培訓課程內容被精細劃分為實車操作、設備演練、案例研討、法規解析與市場趨勢五大模塊,貼合交易現場,聚焦行業痛點,真正實現理論與實操的高度結合。截至目前,該體系已累計為行業輸送超過1000名具有實操能力的專業人才,廣泛服務于西南、華東等區域市場,成為多家主流車企及平臺企業的核心人才來源,為二手車行業的專業化發展注入了持續動能。
此外,任浩文還在成都建立了專業實訓基地,與職業院校及地方商會合作,推動課程嵌入學歷教育與行業準入體系。2021年,他擔任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的全國二手車業務技能競賽榮譽顧問與評委,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推進行業實戰能力標準的統一。
當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市場,二手車交易也隨之改變。在多數企業仍處于觀望階段時,任浩文已率先布局,帶領團隊開發出適用于新能源車型的評估與定價體系,涵蓋電池健康度評估、充電兼容性測試、續航保值預估等關鍵指標。這一標準體系不僅內嵌于精估棒的日常運營流程,也被多地行業協會采納為培訓參考,填補了新能源二手車交易在制度層面的空白。為了配套這一轉型,他還提出“城市展廳+整備工廠”雙模塊布局,以提升整備效率與展示標準,推動車輛交易從傳統鋪貨式銷售向精品化運營過渡。如今,精估棒已成為西南地區新能源二手車運營的代表性企業之一,合作方涵蓋保險公司、金融平臺、電池回收企業等,成為行業上下游聯動的樞紐節點。
轉型不止體現在產品層面,也延展至品牌傳播方式的再造。面對數字營銷成為行業主戰場的趨勢,任浩文第一時間推動品牌全渠道升級。他親自參與內容設計與話術規范,帶領團隊搭建短視頻、直播、社群等多平臺傳播矩陣,將評估專家推向一線,增強企業專業表達的可信度與說服力。同時,通過數據分析與轉化監測體系,他實現了線上引流與線下成交的高效轉化。如今,精估棒在直播平臺的成交轉化率居于區域前列,成為數字營銷與專業服務結合的標桿案例。
如果說產品、制度和人才是企業的“硬實力”,那么支撐任浩文持續進化的“軟實力”,則是他一以貫之的學習意識與戰略定力。他常將自己比作騎行者——“低頭蹬車,是為了穩健積累;抬頭看路,是為了把握方向。”在他看來,一個企業的生命周期不在于階段性的機會捕捉,而在于持續不斷的認知更新。
在技術更新加快、產業格局重塑的今天,任浩文仍在不斷推動自我與組織的成長。從個人經驗的沉淀者,到行業知識的結構化推動者,他用“學習力”構建了企業的長期競爭力,也為整個行業樹立了面向未來的實踐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