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所有擁核國家中,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武庫規模無疑是最大的,這兩個國家的核彈頭數量之和,被認為達到了全世界核彈頭總量的約9成。按理來說,身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自然也該在核武器技術的發展方面,引領世界一流水平。但如今看來,事情卻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在至關重要的空基核打擊方面,美軍的思路恐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80年前,即以轟炸機飛臨目標上空的方式,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實施的“臨空轟炸式核打擊”。
首枚組裝下線的B61-13型核航彈
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公開了首枚完成組裝工作的新一代核航彈B61-13,其比原定時間提早了一年完成,未來將用于取代老式的B61-7型核航彈。按照美國防務媒體“戰區”的猜測,一旦核戰爭爆發,美國空軍就將以這款新型核航彈攻擊中國的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戰略核潛艇基地、加固地堡和軍用機場等戰略目標。負責執行核空襲任務的平臺,則是兩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即B-2“幽靈”和B-21“突襲者”。
B-2隱身戰略轟炸機
看到這里,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來了。怎么的?是美軍轟炸機部隊中的B-52和B-1B戰略轟炸機不配嗎?為何不考慮讓它們也加入到“向中國投下B61-13核航彈”的任務中來呢?其實答案也不難猜,那就是B-52和B-1B均為非隱身戰機,很難在手握強大的防空作戰體系的解放軍面前生存下來。然而,具備雷達隱身能力的B-2和B-21就能突破和滲透進入中國的上空嗎?美國人只怕還是想得太簡單了些。
國產六代機效果圖
雖然對于全球大多數國家來說,雷達隱身仍是高不可攀的“黑科技”,但在中國這里,卻早已是被“玩成日常”的東西。在連續開發出殲-20和殲-35A這兩款合格的隱身戰斗機后,可能被命名為殲36和殲-50的兩款第六代戰斗機原型機,必然會在雷達隱身方面追求更高的效果。外界猜測,相比起五代機,六代機的隱身性能會向著追求全頻段隱身的方向發展,即對工作在任何波段的雷達,都可具備較強的隱身效果。
中國在雷達工業領域也取得了大量進展
而正所謂有矛就有盾,既然國內在隱身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少進展,那我們自然沒有理由不開發同樣先進的反制類裝備。正因為能做到“左右手互搏”,中國才在雷達工業領域同步取得了諸多先進技術成果。于是,在中國搶先試飛六代機原型機的大背景下,我們能且只能認為,國內必定在雷達隱身效果方面有了新的階段性成果,那新一代反隱身雷達等裝備的發展,又怎么可能會停滯不前呢
美國新一代隱身戰略轟炸機B-21
這樣想來,無論是美軍現役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還是身為全新裝備的B-21,恐都難有把握在中國的上空來去自由。但這B61系列核航彈,偏偏又是個無比復古的無動力自由落體式航彈,與載機脫離后,充其量也就是在自由落體的過程中,順著慣性和動能向前行進十幾公里
B-2轟炸機投擲無動力航彈
也就是說,如果B-2和B-21想打擊中國本土縱深戰略目標,就必須飛到“近乎目標頭頂上”的位置,才能發動打擊。咱就是說,在國土戰略防御體系、特別是反隱身作戰體系極度先進的中國面前,美軍飛行員和他們駕駛的隱身轟炸機能做到這一點嗎?想必各位的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答案了吧?
美國仍在迷信臨空轟炸式核打擊
80年前,美國陸軍航空隊以B-29轟炸機臨空投下原子彈的方式,讓日本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唯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取得了令世人震驚的打擊效果。但80年后的今天,美國人搞空基核打擊的思路卻還停在當年的水平上,莫不是為80年前的成功開香檳慶賀到了現在?好吧,就讓其沉迷于臨空轟炸之中吧,沒有動力只能自由落體的B61系列核航彈,美國人自己高興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