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胡昌清 葉志明
近日,浙江省麗水蓮都、縉云兩地警方及時勸阻兩起冒充“公檢法”人員的電信網絡詐騙,成功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67萬元。
5月7日,李女士在麗水市區某醫院陪護其母親住院時,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聲稱可以指導李女士理財。起初,李女士并未相信,但在與陌生男子通話二十多分鐘后,她覺得對方所講的理財內容似乎有一定道理,讓李女士先下載一款理財App。30多分鐘后,李女士又接到一個自稱“廣東公安”的電話,對方稱李女士涉嫌洗錢,要求她到派出所說明情況。隨后,對方又稱李女士無需親自前往派出所,只需在網上對其銀行卡資金進行審核即可。
當日12時56分,蓮都區公安分局萬象派出所接到平臺預警后,民警徐軍、輔警林海第一時間撥打李女士電話,明確告知其正在遭遇詐騙,要求其立即停止一切操作。同時,民警迅速前往李女士所在地進行當面勸阻。經核實,李女士接到的所謂“廣東公安”電話,聲稱其銀行卡涉嫌洗錢,并要求其配合線上調查。
對方還引導李女士下載釘釘軟件并進行視頻通話操作。在接到警方勸阻電話后,李女士及時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在民警、輔警的幫助下徹底醒悟,最終未造成任何經濟損失。此次勸阻成功為李女士止損117萬元。
5月13日,縉云縣公安局壺鎮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稱呂女士疑似遭遇電信詐騙,且已失聯,可能正準備向詐騙賬戶轉賬。民警立即啟動反詐機制,迅速找到呂女士,發現她正準備向詐騙賬戶轉賬50萬元,民警及時進行勸阻并揭穿騙局。
經了解,騙子冒充“公檢法”人員,謊稱呂女士涉嫌洗錢,要求她將50萬元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在騙子的誘導下,呂女士深信不疑,險些上當受騙。所幸警方反應迅速,成功攔截了轉賬操作,避免了巨額損失。
警方提示:騙子常常利用“公檢法”機關的權威身份制造恐慌,通過“限時操作”“資金審查”等話術,迅速瓦解受害人的心理防線,進而實施詐騙。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辦理案件,更不會要求當事人進行轉賬、匯款或現金交接等操作。廣大市民要提高警惕,不輕易向陌生人透露個人信息、銀行卡號、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凡是涉及“安全賬戶”“資金審查”等要求的,一律拒絕,切勿輕信。如遇到可疑情況,應立即撥打反詐中心電話96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進行核實,切勿因慌亂而將錢款交給對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