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澳大利亞漢學家馬克林在華執教60年,是中國發展歷程的親歷者。他指出,中國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穩步發展,崛起為世界強國,但許多西方人至今仍對中國存在偏見,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是西方“接納”中國的結果,無視中國人民的辛勤奮斗。近年來,澳英美三國達成AUKUS協議,炒作“中國威脅”。這種做法既荒謬又有害。對澳方而言,同中國保持建設性關系才最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馬克林
(Colin Patrick Mackerras)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榮譽教授
2014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
回顧我在中國60多年的教學生涯,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1964年我第一次到訪中國時,這個國家非常貧窮;但現在,中國在教育、經濟、科技和地緣政治方面都處于或接近世界之巔。我非常榮幸地見證了這個偉大的國家取得了如此顯著的進步。
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我們的飛機降落在北京一個非常老舊的小機場,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主任王佐良率團隊迎接了我們。非常慚愧,當時我并不知道他是非常杰出的專家。但我知道,他對我當時居住的劍橋和英國非常了解,對我和我的妻子艾麗斯也都很好。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我們的第一個兒子斯蒂芬出生了——他是第一個在新中國出生的澳大利亞公民。他的出生改變了我們的家庭,但我個人的轉變更大:在那之前,我和很多西方人一樣,把中國看作是另一個星球,對中國的一切都持批評態度;但從那時起,我開始理解和欣賞中國的理念。我開始欽佩和熱愛我的同事和學生,并結交了很多朋友。雖然許多人現在已經去世了,但有些人至今仍是朋友。從這里我學到了一條經驗:要想理解并欣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要親自去那里生活,去深入地感受。
自1977年以來,我幾乎每年都會回到中國,教學、研究、旅行和參加會議。不得不說,這些年來,我對中國和中國人民的欽佩與日俱增。我承認,這其中并非沒有波折,比如“文革”十年對中國社會和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但總體而言,中國的成長是理性的,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科學治理下穩步推進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多次在中國任教,包括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我的學生和同事們的互相幫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大多住在校內,相處得很好。我認為這是由于中國文化倡導和諧與和平,它強調群體而不是個人,主張人們要融洽相處而不是相互爭吵。他們對彼此的尊重以及對外國人的尊重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的學生們——除了極個別的之外——都非常用功。他們總是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很少有人不按時完成作業,也很少有人中途退課。我在中國教書的幾十年里,中國人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對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更感興趣了。在我教授的語言和社會學科,女性學者的主導地位越來越顯著。
經濟方面,如果以購買力平價(簡而言之就是可以用錢買到的實實在在的東西)來衡量,中國已經從一窮二白崛起為世界第一,堪稱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奇跡”之一——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不斷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擴張的中等收入群體,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還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高速鐵路系統,以及數億擺脫了絕對貧困的人口,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發展。如果這還不能算是奇跡般的進步,我真不知道還有什么可以算。
美西方有不少人覺得,中國之所以崛起,功勞不屬于中國自己,而屬于他們。他們認為,如果不是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向中國敞開大門,中國現在一定仍然很窮。怎么說呢?我認為這種想法是自欺欺人。毫無疑問,西方對中國的開放確實有所幫助,但中國崛起的主要動力來自中國人民的辛勤工作,再加上良好政策和中國共產黨有力領導。
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為一名澳大利亞人,我一直非常關注澳中關系。從1972年建交到2015年左右,兩國關系基本上是非常健康的。總的來說,兩國之間存在著良好的相互信任。人文交流蓬勃發展。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
但從2015年到新冠疫情期間(即大約2019年底至2023年初)發生的一些事件破壞了兩國間的相互信任,盡管雙邊貿易繼續增長。在我看來,澳大利亞前總理莫里森似乎在一系列問題上蓄意羞辱中國。例如,2021年9月,他與美英兩國達成了AUKUS協議。根據協議,澳大利亞將在核動力潛艇上花費巨額資金,獲得美國和英國的核技術。
我強烈譴責AUKUS,理由有三。第一,該協議顯然將中國視為假想敵,暗示中國對澳大利亞構成軍事威脅。這種論調純屬無稽之談,“中國威脅論”的沉渣泛起令人遺憾,對澳中關系危害極大。第二,澳大利亞部署核動力潛艇是一種挑釁行為,極具危險性。第三,此舉象征意義惡劣,表明澳大利亞正倒退回英美等傳統盟友的懷抱,疏遠亞洲——尤其是中國伙伴。
盡管如此,現任阿爾巴尼斯政府和反對黨領導人彼得·達頓都宣稱他們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我對他們兩人都有批評,包括他們對AUKUS的支持。但除此之外,阿爾巴尼斯的執政記錄顯示,他確實在恢復同中國的信任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而且現任外交部長黃英賢似乎也對中國采取了非對抗性的、總體務實的態度。
很明顯,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符合澳大利亞的最大利益。我承認存在一些不好的跡象,但仍然相信理智最終會占上風。我認為,我們有理由對兩國關系感到樂觀——這當然是我的熱切希望。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Grounds for optimism"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高進安
編輯:張釗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