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村里,患有腰腿疼疾病的老人真的很多,我們都一對一開具了診療方案,希望老人都能遵醫囑治療,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5月22日,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帳篷醫療隊”的陳百山不禁感慨道。當天,“帳篷醫療隊”成員單位淄博濰淄醫院的醫護人員,來到淄博市淄川區太河鎮城子村義診。
義診現場。
今年3月份,參與修建淄水西調、引淄入坪水利工程的鐵姑娘,時隔53年重游“鐵姑娘隧洞”時,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聯合淄博濰淄醫院的醫生進行了健康護航。
其間,淄博濰淄醫院院長陳百山了解到,城子村腰腿疼病的老人很多,有著就醫的需求。群眾有需要,“帳篷醫療隊”就有行動,于是就有了這次精準診療之行。
放下手頭農活,家門口看病
在城子村村頭的大橋上,抬頭望去,遠山如黛,淄水悠悠,宛若畫中。夏日里難得的習習涼風也讓人心曠神怡。
5月22日上午8點左右,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淄博濰淄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帳篷醫療隊”在這個清涼的夏日里走進了城子村。
城子村,位于淄河上游淄川東南邊緣,南邊即博山界。大汶口文化晚期即有人居住,春秋為齊邑,漢為萊蕪故城。后城廢為村,故名“城子”,現隸屬于淄川區太河鎮,為山東省傳統村落。域內齊長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萊蕪故城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文獻記載,我國著名的齊長城始建于春秋時期,完成于戰國時期。齊長城西起黃河河畔,東至黃海海濱,迤邐山東十三縣,長達千余里。而齊長城淄川段是齊長城的主線,全長50公里,現齊長城遺跡約有30公里,主要位于城子村、劈山、馬鞍山一帶。城子村段是齊長城的重要關隘,也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孟姜女哭長城”民間傳說的重要發源地。據專家考證,孟姜女哭長城遺址就位于城子村的東邊,齊長城遺址下的淄河岸邊。
站在高處望去,淄河像一條玉帶,呈“S”形將城子村環抱其中。而城子村西岳陽山半山腰處,是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圣水寺。前往圣水寺的路上,有一條直徑近一米的水泥管道斜臥在山坡上,與修建在山腰的水渠相連接。這就當年著名的淄水西調、引淄入坪水利工程中的一段,因其險峻程度酷似長城上的箭扣,被稱為“小箭扣”,2024年年底以來成為網紅打卡點。
口腔科的醫生為村民檢查口腔。
采血測血糖。
測量血壓。
做心電圖。
彩超檢查。
村民排隊等待。
城子村黨支部書記王衍軍介紹,城子村解放前叫古城村,隸屬青州府博山縣。1958年城子村及淄河下游各村莊并入淄博市淄川區。如今在冊村民1760人,姓氏以韋、李、王為多,常住人口只有600多人。
在這樣一個風景秀麗、人文厚重的古村落里,一場為村民專門訂制的義診就此展開。
“我知道有義診,早晨5點多起來到獼猴桃園里干了會活兒,就趕過來了!”62歲的韋俊華說著,領了體檢表開始進行檢查,“放下手頭的農活,在家門口就能看病,真好。”
個性化診療,送到百姓心坎上
城子村黨支部書記王衍軍介紹,處在淄河沿岸,獼猴桃種植是村里的支柱產業,村里有600多畝獼猴桃園,留守在家的老人以種植獼猴桃為主,每家每戶靠著種植獼猴桃,每年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最近幾天,正是獼猴桃坐果期,村民一天到晚都靠在獼猴桃園里忙活,有個小病小痛都忍著,“到鄉鎮衛生院或者進城看病,一耽誤就是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農忙時節,時間上耽誤不起。這次上門送診,真是送到老百姓心坎上了?!?/p>
村民拎著肉直接過來檢查。
檢查膝關節。
讓醫生解讀一下心電圖結果。
第一個來就診的韋俊華,牙疼已經4天了,半邊臉和眼睛周圍都腫了起來,“最近沒時間去醫院看,就一直忍著,正好你們來了,先給我看看牙吧!”
淄博濰淄醫院口腔科的孫迪醫生仔細地進行了檢查,提供了解決方案,并開具了臨時治療的藥物。
骨科、內科、口腔科、婦科,測血糖血壓、做心電圖彩超……此次義診,淄博濰淄醫院各科室齊上陣,設備也非常齊全,為的就是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大爺,你還得定期復查,我給您換換藥,再列明注意事項,你回去之后一定要注意啊……”79歲的韋紅軍,在75歲那年腦梗,治療后一直沒有去復查,陳百山一邊開藥一邊叮囑。
“醫生,幫我看看剛出來的心電圖吧,有沒有問題?”村民譚延霞來到內科主任劉成祥跟前咨詢,得到“心臟沒問題,數據很正?!钡拇饛秃?,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測血糖、量血壓、做彩超、檢查膝關節……一系列檢查下來,65歲的韋女士的身體非常健康。她介紹,從村里到鎮上的衛生院往返5公里,沒有公交車,“平時去衛生院看病打車得花15元錢,自己去不了,還得讓孩子請假陪著,很不方便。你們來義診,真是給我們解決大難題了?!表f女士感慨道。
為村民檢查膝關節。
等待檢查期間,村民研究心電圖。
講解腰腿疼需要注意的事項。
排隊檢查。
為心電圖檢查有異常的村民開具診療方案。
此次義診活動,正是瞄準了村民看病就醫難的這一民生痛點。
66歲的譚成云經營著小賣部,她每天走路比較多,膝蓋疼痛,經診斷患有“關節炎”。“醫生開了方子,咱村里的衛生室就能拿藥,再不用折騰了!”她笑著豎起大拇指。
活動現場,醫護人員耐心問診、細致檢查,針對山區常見的關節病、慢性病等給予個性化建議,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贏得村民連連稱贊。
“把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百姓身邊,才是真正的為民辦實事!”城子村黨支部書記王衍軍表示。
從“看病難”到“送醫上門”,從“舟車勞頓”到“家門口問診”,這場義診是“帳篷醫療隊”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縮影?!皫づ襻t療隊”將繼續走進山區,讓精準診療的優質服務,帶來溫暖健康的回響。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王曉明 任靈芝 通訊員饒錦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