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最后1公里”,也是檢驗教育成效的重要標尺。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如何讓學生從“被動求職”轉為“主動選擇”?
在一場場充滿巧思的就業服務里,北京科技大學用自身行動給出了精確答案。這里沒有千篇一律的 “崗位堆砌”,只有精準對接專業需求的“私人定制”,而材料學部的“職為材來”雙選會,正是這種服務理念的生動注腳。
材料科學與工程作為北科大的王牌專業,學生培養自然是涵蓋鋼鐵冶金、新能源材料、半導體制造等多個前沿領域。材料學部早在2018年就打造“職為材來” 雙選會,專門為材料學子搭建“專業與產業對話”的橋梁。
在今年的4月18日,教職工禮堂被布置成“材料行業大觀園”:力鴻檢驗集團帶著全球檢測認證崗位“蹲守”,重材院捧著功能材料研發項目“招賢”,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新能源巨頭更是支起展位,專門標注“材料專業優先 的高薪崗位。
這場持續3小時的雙選會,與其說是招聘活動,不如說是一場“行業啟蒙課”。輔導員團隊在“簡歷診斷區”針對材料專業的簡歷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把自身經歷、實驗數據進行“精準包裝”,在輔導員的幫助下,有些同學直接當場收獲三家企業的面試邀約。
這場雙選會的火爆,本質是該校“需求導向”就業服務的縮影。材料學部提前半年就開始布局:調研畢業生去向時發現,多一半的學生希望進入新能源、高端裝備領域,于是學校主動對接寧德時代、北方華創等企業,定制“材料研發崗專場”。
更關鍵的是,雙選會作為就業服務鏈條的關鍵一環。力鴻檢驗集團在雙選會上收下20份簡歷,轉頭就和學部共建“材料檢測人才實驗班”,把招聘前置到課堂。數據顯示,通過“職為材來”雙選會簽約的學生,3年后的行業留存率高達92%,這些數字背后,是該校為學生搭建與行業對話的階梯。
漫步雙選會現場,不難發現北科大就業服務的“底層密碼”:這里的每個展位都貼著企業技術需求與專業課程的對照表,每位輔導員都能針對學生的科研經歷 打造簡歷亮點。得益于“把專業辦到企業心坎里,把服務做到學生需求上”的堅持,雙選會成為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同頻共振的 “人才對接場”。
如果你問北科就業怎么樣?答案很簡單:把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就業服務都拉滿了,剩下的,就等著同學們親自去探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