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個邊上,都有風景美麗。」
◆◆ ◆
圖文原創:人生邊邊
歡迎轉載,謝絕抄襲
01
不羨鴛鴦不羨仙:
超脫塵世的渴望
不羨鴛鴦,不羨仙。
這話可以反過來理解,說明不管是鴛鴦還是神仙,都會有很多人羨慕。
兩者都不羨慕的,超然物外,早已不是尋常人。
或者可以換個角度,能有這種灑脫自在的態度,其說話者縱然不成鴛鴦或神仙,但肯定已可在自己的人生中自得其樂。
不亞于鴛鴦或神仙的滿足與快樂。
紫陽真人張伯端可能不會否認這種滿足與快樂,不過,相比而言,顯然他更愿意超脫這塵世,成神成仙:
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與親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害,無常火宅難牽。寶符降后去朝天,穩駕鸞車鳳輦。
02
神仙本愿:
修德、積陰功、均齊物我
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
在道教修煉體系中,修德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太上感應篇》中的這段話,指明人之禍福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和自身善惡行為密切相關,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是毫厘不爽。
《太上感應篇》還記載“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抱樸子》也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如上道教典籍均可看出對德行的強調,修德即是修煉,修煉即是修德。
詞作中“八百”和“三千”之類的數量詞,肯定不是實指,而應理解為修德的深厚與巨大成就。
陰功之語,不僅指隱而不顯的善行和積德之舉,同時體現出修德的本質和方式——
修德不為虛名,不求利祿,悄然而行,全無松懈之念,方能達至最終圓滿之境。
均齊物我與親冤,始合神仙本愿。
道教強調“齊同慈愛”,破除分別心,萬物在修道者眼中并無親疏之異,尋常人看為的親冤之別,在修行者那里都會被平等對待。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中如此記載,若萬物與我為一,我便不能對萬物或親或冤,而只能均齊,如全真教王重陽所論,“對待一切眾生,皆如父母”。
修煉即修德修心,修德修心者方可成神成仙,符合其最純粹核心的本愿。
03
世間劫數:
修行者的超脫與飛升
虎兕刀兵不害,無常火宅難牽。
虎兕,原意是指老虎和犀牛,代表兇猛的野獸,屬于源于自然界的危險。
刀兵,從小的方面可以理解為各種爭搶惡斗,從大的方面可以認為是亂世戰爭,屬于源自人間的傷害。
或有人會說,如果是和平時期,咱又安分守己,不往危險的地方去,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有危險,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非也非也。
張伯端說,還有無常火宅等著所有人,是世人沒有辦法避免的。
世間一切法相,皆有生住異滅之變,是為無常,代表生死。
人生于世,人人皆有生有死,無可避,無可免。
至于火宅,出自《法華經》,比喻充滿煩惱、痛苦、生老病死的世間,如同燃燒的房屋,眾生身處其中卻不自知危險。
無常和火宅,將眾生盡都包羅其中,無人能置身事外。
但所有這些,對于修行者來說,卻可以秋毫無傷,世間所有兇險對于他們而言,只能是無害和難牽。
寶符降后去朝天,穩駕鸞車鳳輦。
修行者的終點,是飛升成仙,有朝一日天界神圣詔書下達,即可安穩地乘坐著鸞鳥和鳳凰拉的華美天車,前往天庭拜見天帝。
榮耀指日可待,永遠的幸福指日可待。
世間所有劫數只苦紅塵中人,于他們卻是修心煉性的可貴機緣。
有此信念,他日穩駕便是必然。
04
修行的真諦:
修煉貴乎修心
不管是在中國神話還是道教典籍中,飛升成仙的記載都不罕見。
黃帝乘龍升天無疑是最著名的飛升故事之一,如《太上老君開天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都記載了各種神仙飛升故事。
紅塵雖苦,卻可以成為通往天上世界的入口,各路飛升者們或騎龍跨鶴,或乘云駕霧,或乘坐寶輦,紛紛脫離塵世羈絆,只留下背影和傳說。
張伯端的這首《西江月》,是致敬,是追隨,亦是體悟。
其不僅是如何成仙的技術性或步驟性敘述,更是對其畢生所重所求的宣告。
求仙者決不能也決不該因為對仙的追求,而忽略在此世的修行。
事實上,他們應該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品德、廣行善事、超越俗情、心懷均齊之人。
超越眾生之前,首先是包容眾生,心懷大愛與悲憫。
所以,得道也好,圓滿也罷,《西江月》都可以提供寶貴的借鑒——
修煉貴乎修道,修道貴乎修人,修人貴乎修心。
張伯端讓后人看見,真正的“飛升”,或許并非遙不可及的物理升空,而是心性的凈化與升華,是將紅塵煉成凈土,將苦難化為智慧,最終達到與大道合一的境界。
這份追求,超越了宗教藩籬,為每一個尋求生命意義與價值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啟示——
偉大的旅程,從來都始于方寸之間。
始于那顆不斷向善、向真、向光芒躍升的心。
人生君說
“修行不僅僅是追求天上的仙境,更是內心的修煉與超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