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是一個相對中性的詞,不像高或低,明確表達了所處地位的差異。
所以,在描述成都和深圳工資差異的時候,我們謹慎地使用了差來表達,而不是深圳比成都高多少,或成都比深圳低多少。
有網友會問,你又是如何知道深圳比成都高呢?我一個在深圳打工的發小,收入就比我低。
一般來說,個案會存在極大的差異,無法形成有規律的社會現象。但宏觀數據就不同了,其數據背后的規律,是影響決策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之所以說成都比深圳低,就是基于兩地2023年度的《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及人工成本信息》報告,這份報告調查了兩地的幾十萬人,數據覆蓋全年,這是其他第三方數據無法達到的樣本范圍,參考意義還是很大的。
下圖展示了兩地各行業50%分位值(又叫中位數)的收入差異,如果這個行業成都的中位數工資比深圳高,箭頭會顯示為綠色。
從2023年度的薪酬調查數據看,前述的現象并沒有出現,即不管在哪個行業,只看中位數的話,深圳工資均要比成都高。
從全市的情況看,成都一半人稅前月收入為5833元,深圳為7500元,人均高出1667元/月。
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區別還是很大的。
比如金融業,成都勞動者的中位數收入為9833元,深圳為16192元,高出6308元/月。
再比如信息軟件行業,成都的中位數月收入為8000元,深圳為13290元,高出5290元/月。
但其他行業,差異就要小很多。
以從業人數較多的制造業為例,成都制造業中位數收入為5275元,深圳為6766元,人均高出1491元/月,遠低于前述的金融來和信息軟件業。
所以,如果不考慮情況,只從收入的角度,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哪座城市呢?
相信很多人還是會選擇成都,答案很簡單:吃苦耐勞、努力奮斗不是大多人生的意義,吃喝玩樂才是。
不過,這種差異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路:成都法定最低工資2300元/月,深圳2520元/月,遠低于前述薪酬中位數的差異。
這表明,法定最低工資,并不會對工資產生太大的影響。
有沒有一種可能:將全國所有地方的法定最低工資,提高到2000元或2500元,也不會影響各地收入的差距和勞動效率呢?
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突破口,畢竟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具有強制約束力。如果全國統一了這個標準,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范圍提高全國勞動者的收入水平。
至于發達地區如何吸引更多的勞動力,在法定最低工資標準之上,再提高勞動者待遇。
而不是像當前一樣,是鄰近發達區域的省份(比如廣西、湖南、湖北、安徽等)擔心提高當地法定最低工資標準帶來的不利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