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游客在某景區游覽。圖/新華社
“4.5天工作制”又上了熱搜。
據紅星新聞報道,近日,四川綿陽市商務局印發《綿陽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2025年工作清單》,旨在全面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市場活力。其中,備受關注的落實休假政策中提到,落實年休假應休盡休和帶薪休假政策,鼓勵企業彈性調休,推廣夫妻共享。試行4.5天彈性工作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的2.5天休假模式。
其實,4.5天工作制并不是綿陽首創。早在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就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至今,全國已有10余個省份在相關文件中明確鼓勵4.5天工作制,一些地方也出臺了具體實施細則。如有的規定,每年的若干月份實行,少則3個月,多則大半年;多休的半天,可用年假抵扣,也可用加班換取,以維持法定工作時長;公安、醫院等單位,要以保障公共服務需求為前提,暫緩或有條件地實行……
一個談論多年的“舊規”,每每出現總能引發熱議。一方面,是因為休假安排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注度自然高;另一方面,也因為該模式還沒有大規模推行,距離絕大多數人依然比較遙遠。
此番綿陽提出鼓勵4.5天工作制,到底能激起多大“浪花”,目前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今天,“工作4.5天”已然更能引發社會共鳴。
比如,在“反內卷”、擺脫無效加班,更好平衡工作與生活等方面,社會共識越來越高;再如,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階段中,也有了更強的緊迫性。而讓國民擁有更多休閑時間,正是優化消費環境的重要一環。
事實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4.5天工作制本就是在提振消費的語境中提出的,也即,其初衷本就是為了服務于促消費的需要。這與當前大力提振消費、擴內需的現實背景,已然更加適配。
但饒是如此,該模式大規模推行的難度依然不容回避。要知道,休假制度的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同主體的感受并不一致。且不說根本性的假期制度調整,就連調休也總是遭遇“眾口難調”之困,足以說明其復雜性。
比如,政府機關單位與普通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實行4.5天工作制上,就會明顯存在實施動力和利益考量上的差異。而不同崗位的勞動者,對此的接受度也會“因人而異”。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是,若多休半天假導致收入降低,這又該如何選擇,每個人的答案或許并不一樣。
還得看到,很多人對于4.5天工作制,表現出一種復雜的態度,這源自一種非常現實的情況——仍有相當一部分人,連雙休、帶薪休假等已有明確政策乃至法律規定的基礎權益,都無法得到充足保障。在這種情況下,談論4.5天工作制,難免讓人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之慨。
綜合來看,一些“有條件”的地方、用人單位,在充分平衡好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對于4.5天工作制,不妨且試且行。但同時,從更宏觀層面看,無論是保障好勞動者權益,還是服務于提振消費,都還是得想辦法真正把雙休、帶薪休假等基礎權益盡快落到實處。
撰稿 / 羽木(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