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高新區企業模道(天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家喜,親歷了北京與天津兩地的創業環境差異。2019年,他帶著團隊從北京返回天津,最初選址津南區海教園,卻因員工通勤難題萌生搬遷念頭。“津南區有很多科技企業,但我的員工多來自西青區理工大學一帶,通勤稍有不便,尤其是學校過來的實習生往返成本高,自2022年開始,我就著手物色公司新地址了。”張家喜坦言。
經過一番比較和綜合考量,轉戰西青區南站片區后,之前的通勤問題迎刃而解。公司所在的海泰信息廣場緊鄰地鐵站,員工通勤半徑大幅縮短。家住北辰區的劉浩離公司最遠,他每天乘坐地鐵換乘一次,20多分鐘就能到達公司,在外環線附近租房的武云飛乘地鐵上班僅需坐兩站,河北籍員工李剛在碧水家園小區與朋友合租了一套兩居室,通過“騎行+公交”交替的方式實現低碳通勤。而這次公司遷址不僅僅讓大家的通勤問題得到了解決,更讓公司的直接成本得到了減少。張家喜算了一筆賬:“之前我在北京辦公司,300平方米的辦公室月租要數萬元,回到天津租金下降了許多,最后搬來這里價格最優惠,每月僅需1萬多元,租房成本較北京直降近60%。”
配套貼心
生活圈滿是人間煙火氣
南站片區的便利不僅體現在通勤上。張家喜打開辦公室的窗戶放眼望去,公司樓下即是人社局開設的“就業驛站”,實習生招聘、社保辦理等事務,下樓就能“一站式”解決;步行5分鐘可達餐飲區,快餐、便利店滿足多元需求;300米外的行政許可大廳提供稅務、工商等“零距離”服務,上個月張家喜的公司發票額度緊張,到行政許可大廳稅務窗口一咨詢,僅用10多分鐘便完成了發票額度提升。
這里的居住配套同樣貼心,周邊還遷房租金低廉,合租單間月均千元;碧水家園、碧海家園等社區與園區形成“職住平衡”,員工小李感慨:“我租住的公寓配套完善,家門口就有菜市場和超市,買菜購物都很方便,下班步行10分鐘到公寓,周末和朋友騎車去杉杉奧萊逛街,生活半徑完美覆蓋。”
政策護航
從“創通券”到人才輸送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模道科技公司享受到了南站片區獨有的“政策包”紅利。園區“創通券”政策為企業減免中介服務費,助力快速通過高新企業認證,為企業節省了數萬元的咨詢費用。由于園區科創企業云集,科技型企業之間的聯動互通也推動了發展中的小企業與龍頭企業之間合作的機遇,實現技術共享與人才互通,園區的各項服務加速項目落地,讓企業安心扎根。
今年年初,因為公司里有員工離職,當時公司接了一單生意比較急,張家喜正發愁短時間不能找到合適的應聘者。沒想到,樓下的天開華苑園就業驛站主動詢問他有沒有用人需求,在了解了公司的用人要求后,提前對求職者進行篩選和匹配,很快就幫公司招來了新員工。通過面試溝通,隨即簽訂勞動合同,這名員工現在已經入職快半年了,工作狀態非常好。更令張家喜稱道的是,驛站提供全周期服務,后續還進行了用人情況回訪。“就業驛站真正實現了企業需求與人力資源的無縫對接,省去了我們好多時間,在這里做事業確實很省心。”張家喜說。
未來圖景
樞紐賦能下的創新生態
張家喜的公司主要是做三維建模與數字設計,業務橫跨游戲影視、VR及家居數字化領域。例如,與知名游戲公司合作開發重制版網絡游戲、打造線上家裝模型庫,甚至與國家電網共建線上電力博物館。
隨著津雄、津滄城際鐵路規劃落地,南站片區成為京津冀“30分鐘通勤圈”的核心節點。鵬瑞利國際健康商旅城、杉杉奧特萊斯等配套的投用,進一步強化了片區的融合優勢。張家喜對未來充滿信心:“目前,我們的業務輻射全國,和北京、上海等地都有密切合作,南站片區的規劃不論是從交通還是對創業者的政策上,對我們來說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也將加強與大企業的合作,用科技賦能更多場景,讓更多人才在這里找到‘家’的歸屬感。”
文字、圖片來源:今晚報,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