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當天,北京市首次發布《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為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北京實踐”,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進程。
北京市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位于中國華北平原最北端,太行山和燕山在此交匯,圍合出西部北部環山、東部南部向海的半封閉地形,形如海灣,人稱“北京灣”。復雜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河流水系,使北京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北京的生物多樣性魅力體現在哪里?白皮書給出了答案。在今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賢姝介紹,白皮書全文約1.3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正文分別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保護理念”“生物多樣性現狀”“保護成效”和“治理能力”四個維度,系統闡述了北京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保護理念,集中展示了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和成效,以及北京市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付出的不懈努力,全面體現了北京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北京市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進一步摸清“家底”。經過2020—2024年實地調查,在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北京市共記錄自然半自然生態系統類型151個,包括森林、灌叢、草地、沼澤與水生植被等類型。
在物種多樣性方面,北京市共記錄各類物種7121種,包括藻類、高等植物、脊椎動物、昆蟲、大型真菌、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等,其中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百花山葡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北京水毛茛、槭葉鐵線蓮、大花杓蘭等14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1種,包括哺乳動物麋鹿和黑鸛等鳥類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6種,包括豹貓、赤狐等哺乳動物5種,長耳鸮、大天鵝等鳥類50種及爬行動物團花錦蛇。
在遺傳多樣性方面,北京收集保存了農作物種質資源5.6萬份、畜禽遺傳材料1.5萬份、重點保護的天然林木種質資源47種;北京還擁有京西稻、北京鴨、北京油雞等地理標志農產品14個,古樹名木有4.1萬余株。
這些年,首都社會各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北京市將繼續以首善標準不斷開創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局面,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范,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原標題:《7121物種棲息京城,北京首次發布白皮書,提供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王成浩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余晨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