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持續下跌,市場上一片哀嚎,原本以為,維持了三年的下行趨勢,2025年代就要迎來終結,沒想到,4月再次回到量價齊跌。
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70個大中城市里的房價情況基本都處于下降趨勢,其中,二、三線二手房價格環比均下降0.4%,降幅還在擴大。
那個時候還沒有買房的人,倒是挺高興的,因為房價只要一跌再跌,他們就能撿個好便宜。
真是這樣嗎?如果還認為房價暴跌就是件好事,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
咱們就來聊一聊關于房價暴跌可能帶來的五大嚴重后果,以及我們究竟該如何理性應對。
.01
暴跌影響家庭穩定
市場一旦出現暴跌,家庭經濟壓力就會驟增
關于這一點,看看日本美國的經歷就一目了然: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的房價暴跌40%,結果離婚率飆升27%;
美國當年的次貸危機,房價暴跌30%,離婚率上升25%
國內呢?這兩年房價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同樣的離婚率也持續上升,比如一線城市的離婚率甚至高達30%,二三線也逼近了20%。
這背后的原因,除了情感方面工作壓力,生活壓力,房價波動也是導致很多家庭離婚的核心原因之一。
普通老百姓70%的財富都在房子里,一旦房子大幅縮水,家庭財富驟降,而此時,一旦收入也跟著出現問題,夫妻矛盾增加就是必然。
說白了,“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樣的古訓,都是經驗之談。
.02
一旦暴跌,開發商扛不下去
房子一旦暴跌,對于開發商來說,簡直就是“致命打擊”,歷史數據,2014年海口房價暴跌70%,當地八成中小房企陷入了倒閉絕境。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很多開發商養的幾十甚至幾百號員工,欠著供應商幾十,數百萬的債務,一旦老板“倒下”,失業的失業,討債的討債,整個供應鏈都會受到影響。
而且現在開發商的資金鏈本來就很脆弱,一旦價格繼續暴跌,別說他們拿地建房了,“活下去”都是個難題,
到那個時候,爛尾延期、劣質房的情況可能加劇,出現這種情況,最受傷的還是買房人,一輩子的積蓄打了水漂,房子沒住成,還要承擔幾十年的債務,到那個時候買房的,每天上班比上墳還痛苦。
.03
暴跌影響金融體系
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銀行房地產貸款余額都達到52.2萬億了,占全部貸款的28%!
這意味著啥?一旦房價下跌,銀行也會跟著遭殃,壞賬率可能蹭蹭上漲。比如,2014年沈陽的房價下跌23%,某國有行的房貸壞賬率直接翻了十倍。
而一旦銀行壞賬激增,甚至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影響整個經濟鏈。
.04
房價暴跌可能激化社會矛盾
全國住房擁有率接近97%,城鎮近45%的家庭擁有2套甚至更多房產,普通大眾70%的財富都在房子里。
這些數據都告訴我們一旦暴跌,業主肯定高興不起來。自己辛苦一輩子,攢下的積蓄,一夜之間貶值幾10萬甚至上百萬,那不比吃蒼蠅還難受?
你看2011年北海、2014年濟南等地都因為房價下跌鬧過集體維權。老業主們拉橫幅喊口號圍堵售樓處,說白了,房價暴跌社會矛盾就會被激化。
.05
暴跌加速經濟下行
房子這一領域關乎的不僅僅是房子,過去20年,他作為經濟支柱,支撐著上下產業鏈的快速發展,貢獻了每年接近10%的GDP。
一旦暴跌,整個上下產業鏈就會跟著遭殃,建材、家具、家電這些上下游產業,訂單減少、利潤下滑,失業率上升,消費萎縮,整個經濟都得受拖累。
看看國際上的教訓,日本房價暴跌后幾十年經濟持續低迷;美國次貸危機后引發了全球經濟動蕩;泰國97年房價暴跌后,到現在還沒恢復…
這些歷史都告訴我們,暴跌的后果是難以想象的。
.06
普通大眾如何應對?
暴跌可能帶來的后果這么嚴重,咱們普通老百姓如何未雨綢繆?
其實面對這種情況,單純的害怕是沒啥作用的,關鍵還得理性應對。
上層要穩住經濟形勢,加強市場監督,防止價格大幅波動;
開發商們要加強財務管理,合理規劃開發規模,不要再像過去那樣一股腦涌入市場,瘋狂的建房。
普通大眾買房也要更加理性,不要跟風炒作,也不要盲目恐慌,多關注自己的個人需求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提前做好風險管理,總之一句話,穩住心態、理性分析才是王道!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