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國企招聘季剛結束,又迎來了新一輪公務員考試大潮,街邊考公輔導班門庭若市,學校圖書館座無虛席,就連朋友圈里也有不少畢業生曬出了自己的考公日歷。
相信不少同學們也發現了,在今年的就業形式下,公務員這份鐵飯碗的吸引力空前高漲,從名校畢業生到海歸留學生,越來越多的人把考公上岸當成了唯一的目標,可在這種情況下,一名北大女生的發言卻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這名北大女生在社交平臺發布了這樣一則視頻,標題就引人矚目——"勸你考公的人,沒安好心",而其視頻內容更是引來數萬網友點贊,北大女生的“大實話”不僅打破了許多人對公務員職業的固有崇拜,也揭開了當代大學生就業選擇的多重思考。
“勸你考公的人,沒安好心”,北大女生“大實話”,數萬網友贊同
仔細看過這名北大女生的視頻后不難發現,她并非是否定公務員職業本身的價值,畢竟客觀來講,公務員工作確實具有穩定性高、福利保障好、社會地位受尊重等優勢。
北大女生真正批判的,是那些對考公形勢一無所知、輕易建議別人考公的人。這些人往往只看到公務員光鮮的一面,卻忽視了背后的付出與挑戰,特別是當這種建議來自親戚長輩時。
很多親戚長輩,別說對考公的實際難度和競爭狀況一無所知了,他們甚至跟不不知道考公也有專業限制,筆者在網上就看到過這樣的聊天截圖,父母勸女兒考公,女兒無奈的表示:自己的專業根本沒有崗位,報不了名。
而父母非但不理解女兒的解釋,反而一再催促她盡快報名,反復說著“你別管那些,你先報上,不要你再說”,眼見女兒不聽從自己的要求,父母又開始指責女兒的不上進、不懂事,很顯然,盲目的勸告別人考公,無論這個人是自己的子女還是親戚家的小輩,都會給對方帶來不小的困擾。
眼下的心煩、焦慮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可怕的是那些對長輩的話言聽計從的年輕人,他們也是最容易因為"勸考公"而錯失其他職業機會的人。
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競爭有多激烈?崗位的平均競爭比高達70:1,一些熱門崗位的競爭比甚至超過1000:1,即使在基層崗位,這個比例也常常達到數十比一。
這種驚人的競爭強度,與大學生日常學習競爭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可見對于那些學生時代難以在50人班級中名列前茅的人來說,如今想要在數千人中脫穎而出,絕非只靠努力就能實現,運氣與天賦缺一不可。
擺脫"唯考公論"的束縛,才能發現更廣闊的職業可能性
而長輩們在不清楚形式的情況下,盲目勸晚輩考公,也在無形之中影響了他們的心態,間接讓不少學生把考公視為躲避就業市場競爭的避風港,盲目跟風考公的人,最后上岸者也是寥寥無幾。
北大女生的話之所以獲得數萬網友的贊同,就是因為她的話讓不少大學生看清了現實——就業市場其實遠比想象中豐富多元。
除公務員外,央國企招聘同樣是值得努力爭取的職業路徑,央國企招聘的入職門檻相對較低,但薪資待遇毫不遜色,普遍在5000-6000元起步,且具有穩定的晉升空間,若是大學生盲目的選擇考公進而錯過了央國企的校招,那才是真正的可惜。
除此之外,同學們也要明白一個道理——職業選擇應基于對自我的深入了解。每個人的性格特質、價值觀、能力傾向各不相同,適合的職業道路也千差萬別。
有人適合穩定的體制內工作,有人則在競爭激烈的私企環境中如魚得水。北大女生的"大實話"提醒了同學們,理性看待考公熱潮,跳出單一職業選擇的思維定式。
無論是公務員、央企員工、私企精英還是創業者,每種職業都有其獨特價值和發展空間,真正的職業智慧不在于盲目追逐熱門,而在于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當我們擺脫"唯考公論"的束縛,以開放心態面對多元職業選擇時,就能發現更廣闊的職業可能性和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