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對AI的清醒”,讓這位中國最大物理網紅CEO和搜狐成為詮釋科技狂飆與人文重構的最佳人選。
原因reason出品 | by黑豆
經常有人說,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是當下最“矛盾”的企業家。
其它科技圈CEO爭相秀出自己用AI生成演講稿時,他堅持手寫板書推導恒星質量上限;當各行業瘋狂進行大模型的軍備競爭時,他卻在《張朝陽的物理課》北師大課堂上直言“AI高考只是模仿做題,人類要守住物理直覺的創造性”。
這種逆勢的“對AI的清醒”,讓這位中國最大物理網紅CEO成為討論AI與人類關系的絕佳人選。
這個交叉議題的重要性,也投射到了2025年的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上。
5月17日,這場主題為“科技狂飆與人文重構”的論壇,通過“基礎科學突破——技術產業化浪潮——文明價值重構”的三重維度,展開了一場關于人類命運的深度思辨。
在開幕致辭時,張朝陽提出:“當技術奇點臨近,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建立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坐標系。”
奇點,即大爆炸理論中追溯的宇宙的起點,具有無限大的物質密度、無限彎曲的時空和無限趨近于0的熵值等一系列奇異性質。
“技術奇點”意味著這個臨界點之后,科技的發展速度將如大爆炸形成宇宙般,讓人們完全難以想象。在這個關鍵時刻,如果科技的發展脫離了人文的指引,就可能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當下,AI已經讓人們興奮又迷茫。而過去搜狐科技論壇的從技術秀場到思想圣殿的“七年之養”,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種進化指引。
01
果然,在第七屆搜狐科技年度論壇的聚光燈下,張朝陽再次展現出這種對“AI的清醒”。
他既宣布“AI將重構90%的產業流程”,又在“問道智能”圓桌上強調“人類必須警惕真實性的流失”。
“AI真的理解物理規律嗎?它能像愛因斯坦那樣‘心生一計’嗎?”在論壇最激烈的“問道智能”圓桌中,張朝陽的提問撕開了技術神話的裂縫。
論壇內這場集結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獵豹移動董事長傅盛、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劉嘉等頂尖大腦的圓桌對話,上演了2025年度關于AI最硬核的思想交鋒。
張亞勤將AI比作蒸汽機時代的體力延伸,“人類IQ與AI結合就像蒸汽機讓肌肉力量倍增”。但他劃出紅線——正如《張朝陽物理課》上提到的GPT-5能通過圖靈測試,卻解釋不清“太空煮粽子為何需要地球大氣壓”一樣——跨領域聯想、模糊決策仍是人類的專屬戰場。
嘉賓一致認為,在中美AI之爭中,只要是范式定義好的領域,在中國現在的算力體系下,中國團隊會更快。
傅盛則指出,中國AI優勢在工程化落地而非算法原創,“小模型優化+場景創新”最有可能實現“中國式突圍”。他以獵戶星空機器人為例,證明“餐廳送餐機器人需要的不是超越人類的智能,而是99.9%的穩定性”。
張朝陽則從文化基因角度補充稱,中國人非常聰明,且在儒家文化驅動下,人愿意往高處走,勤奮與競爭意識是隱性優勢。
激烈競爭態勢下,中國在AI、芯片、算力甚至整個科技全領域仍能追趕甚至超越美國。
不過,越是這種態勢之下,張朝陽越強調人類應有自己的“直覺堡壘”。他反復強調“自洽性之外的靈光一閃”——就像廣義相對論并非數據訓練的產物,而是愛因斯坦的“直覺飛躍”。
這種對人性特質的捍衛,與他在搜狐視頻打造的“關注流”邏輯同源:摒棄算法投喂,主動選擇深度思考的錨點。
02
過去,搜狐科技年度論壇的“七年之養”,可能也在不知不覺中演繹了AI時代文明的進化過程。
七年前,AI還沒來,這個科技IP是展望行業趨勢的地方;現在,它已悄然蛻變為新銳思想的“交易所”。
當其他論壇追逐元宇宙風口時,中國科學院王貽芳院士在探討“耗資百億的江門中微子實驗如何揭示宇宙演化”;當行業熱議AI芯片算力時,西湖大學生命科學院裴端卿教授講述“細胞編程如何破解生命密碼”。
這種對基礎科學的執著,與張朝陽“大學教育不必功利”的理念形成共振——在清華推導相對論的他,正用行動證明“無用之學”的終極價值。
而機器人專家與動畫導演同臺、神經科學家對話投資人等打破學科邊界的跨界混搭,則催生了“火星奧運會”“AI倫理劇場”等破圈議題。
同時,搜狐科技年度論壇七年積累的專家網絡與議題庫,已成為行業風向標。鄔江興院士提出的AI安全架構被寫入企業開發規范,鄭緯民院士的大模型基礎設施論成為政策參考。這種“活動即智庫”的生態,讓搜狐在科技內容領域構筑起難以復制的護城河。
03
這種硬核科技和流量時代的對撞,在搜狐并非搜狐科技獨有。
過去多年間,在張朝陽物理網紅身份和其一系列IP帶動下,搜狐在知識領域建立了一道護城河。
一些新的營銷方式也在搜狐視頻出現。《張朝陽的物理課》上,“知識即賣點”,所有場景皆可用。
張朝陽用愛因斯坦場方程解釋九陽破壁機的扭矩設計時,科學原理瞬間轉化為產品信任度;當他探訪火箭發射基地解讀推進器燃料效率時,綠源電動車借勢完成“接地氣→航天級”的品牌躍遷。
相關直播綜藝,也在當下的流量時代實現了“反套路創新”。
從《姐姐的好物分享》中李冰冰用熱力學解釋面膜滲透率,到《星空下的對話》里周鴻祎在露營帳篷里探討網絡安全,搜狐視頻將知識植入生活場景。
這種“微綜藝+深思考”的模式,讓品牌植入擺脫叫賣感,化身內容共創者。
同時,搜狐視頻在通過關注流重構內容生態:當算法推薦制造信息繭房時,搜狐視頻讓用戶通過主動關注構建知識圖譜。
CPA講師、科研大V、非遺匠人在此形成“高密度信息圈層”,實現“人找信息”的逆向邏輯。
在2025年搜狐科技年度論壇尾聲,張朝陽說“搜狐要守住一方清醒”。其中藏著雙重隱喻——既有對AI時代的冷思考,又有對流量時代浮躁之反思。
或許技術奇點后,人類應有的生活方式,正如過去多年他因熱愛從不被理解到成為最大物理網紅的過程——相信直覺并堅持興趣。
這也恰好契合了張朝陽對AI時代的警示:“人類必須保持主動思考的能力”。
原因reason主理人黑豆,知名媒體人。曾任《中國企業家》高級記者,36Kr主編。寫過一系列豐滿的人物,預見性的過一些重大的事;游離人世間,一腳商業一腳娛樂的浪蕩……
本賬號內容同步頭條、百家、搜狐、網易等數十個主流媒體平臺……
原因reason
微信號|weipiweipi
郵箱|VP@vp1.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