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安徽省黃山市黟縣黃村。
由于帶學生實習,我在安徽黟縣黃村住過一段不短的時間。這個看似普普通通的村鎮,其古建筑之原汁原味,若換在國內其他地方,足以評上4A級景區以上。
但在黟縣,這類村子實在太多,連被稱作“景點”的資格都不一定具備。
黃村有一條貫穿頭尾、長達數百米的老街,這在其他村鎮中并不常見。看得出過去這里曾是一條商業街,店鋪林立;而今僅有寥寥幾家還在開門,冷冷清清。
黟縣的地理格局頗為特別,它像一個水桶,四面被高山(包括黃山)圍得嚴嚴實實,中間卻是一片適宜耕種的開闊平地。昔日的黟縣極為封閉,僅有幾條古道可通往外界。
黃村就坐落在通往祁門(以紅茶聞名)的一條古道上,曾經頗為繁華,來往的客商、腳夫絡繹不絕。后來,隨著公路的修通,古道被荒廢,黃村也隨之沉寂下來。如今街上的幾家小店,只是為了滿足本村人的日常所需。村里多為老人和婦女,開店也做不成什么生意。
這些事,是村里那位老理發師告訴我的。那年師傅65歲,白凈微胖,頭發自然卷,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看上去還要年輕些。
平日里沒什么生意,他就敞著門,坐在老木屋里看電視。那臺電視的年頭,比我帶的學生年齡還大。
老師傅說,他十來歲就開始學徒,理發已有五十年了。幾十年前的黃村還挺熱鬧的,即使后來修通了公路,黃村也還是這片的大集市。只是漸漸地,大家都出去打工了,攢了點錢就去縣城買房,黃村便越來越不行了。
來理發館的都是老人,清一色剃寸頭。這些老顧客進門后,便默默地坐到那張斑駁厚重的老式理發椅上。
老理發師摘下自己的近視眼鏡,拿起工具,從容不迫地開始操弄起活計來。用的全是些老器具,廉價的梳子、剪刀。我注意到,桌子上擺著的洗發水、護膚品,牌子也真夠老的了。倒退二十年,理發店還是這副模樣,用的也是這些東西。
唯一顯得“現代”一點的,是師傅用了一只無線電動推子。我總覺得,那推子像是從哪兒撿來的二手貨,舊得很。
我覺得剃個平頭很簡單,可老師傅依然做得認真而精細,就像是在加工一件藝術品,仿佛每一根頭發的位置都要處理得當。
除了剃頭,還有剃須、剪鼻毛等全套服務,我沒看到有挖耳朵的項目。
一整套下來,所用的時間比城里的快剪店多出幾倍。
我注意到,來的顧客頭發并不長,或許他們來這里,也是在找一種休閑的方式吧?
我問老師傅,為何不增加些服務,比如染發、洗頭之類的。
老師傅說沒必要:自己家的房子,慢慢做就是了。客人也就是這些老人,再過幾年,自己也干不動了。
我之所以這么問老師傅,是因為斜對過還有一家理發店,門面比這家小,裝修也更新些,用的全是單薄廉價的復合板桌椅,墻上歪歪斜斜地貼滿了花里胡哨的美女美發照。那家店的生意比這邊好得多,總有客人坐在旁邊等。
客人多是三四十歲的婦女。這種空心化的老村子,總會留下一批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或者為了帶孩子,或者是不想出去打工。
那家店的理發師大約四十歲出頭,瘦瘦的。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覺得像某個人,后來才想起,是周星馳《功夫》電影里的包租公。
老師傅競爭不過人家,很正常。其實也無所謂的,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跟上時代。
后記:
今天實在太累,已無力動筆,只好拿篇舊文替代。本文原發表于2020年9月,照片拍攝于2017年,本次發布時略作文字修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