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30,同比下降4.4%;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部達到四類及以上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94.7%;累計完成234個關閉搬遷企業歷史遺留地塊的土壤污染管控……5月22日,在六五環境日到來之際,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通報了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公布的數據顯示,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低碳發展縱深推進,多項指標創下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天更藍:優良天比例超七成,PM10首達國家二級標準
2024年,我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30,同比下降4.4%,實現七年連續下降;優良天數比例為74.2%,同比提升2.9個百分點。大家比較關心的PM2.5平均濃度達到36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2.7%,已經連續四年每年下降1微克。PM10平均濃度達到69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6.8%,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SO2平均濃度達到10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16.7%。NO2平均濃度達到28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9.7%。
2025年前4個月,全省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各項大氣環境指標全面改善。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14,同比下降15.7%;優良天數比例為79.9%,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為0.4%,同比減少0.6個百分點;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的六項主要污染物與2024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趨勢,特別是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2.4%,O3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2.9%,這兩項指標改善幅度均排在全國前列。
今年,我省將堅持以PM2.5改善為主線,重點推進夏季臭氧污染治理;煤電、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汾河谷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運輸企業車輛新能源替代;大氣環境閉環管理等舉措,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水更清:國考斷面全達標,黃河干流連續3年清凌凌
2024年,我省9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全部達到四類及以上水質,優良水體比例為94.7%,其中黃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1.5%,汾河入黃口廟前村斷面首次達到三類水質,黃河干流(山西段)連續3年保持二類及以上水質;海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連續2年達到100%。
去年,我省堅持治管并重,一體推進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不斷改善水環境質量。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治”的方面,大力推動“一泓清水入黃河”生態保護工程,目前,285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完工率65.6%。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等專項攻堅行動,推動84個工業園區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在“管”的方面,綜合運用無人機、無人船、溯源監測等技術,加大對突出問題的排查整治力度。深入實施汾河、桑干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創新推進水質與水量聯動考核。大力推動黃河干流流經縣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建立黃河干流晉陜段水質聯防聯控機制。
下一步,我省將以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為核心,推動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多措并舉穩定河道生態流量。與此同時,有序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十五五”時期,水生態環境保護將從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協同治理轉變。
土更凈:污染風險得到管控,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關系到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安全。去年,我省累計完成234個關閉搬遷企業歷史遺留地塊的土壤污染管控,所有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完成一輪隱患排查整治和“回頭看”,土壤、地下水污染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
與此同時,完成133個地下水型飲用水源、799個化工園區、垃圾填埋場等地下水污染源和2194個閉坑煤礦礦坑水的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在此基礎上,指導11個地市完成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為下一步的分區管控奠定了良好基礎;動態調整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農用地的數量和邊界,細化并落實分類管理措施,2024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9%,較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高出6.9個百分點,有效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
按照“一園一策”的原則逐步推動化工園區的地下水污染風險管控;以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為重點,嚴格建設用地的準入管理,2024年全省開發利用的322塊重點建設用地全部落實了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有效保障老百姓“住得安心”。
據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將全面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進一步建立完善分區管控、綠色轉型、清潔生產等源頭防控政策體系;從造成土壤污染的水、氣、固廢以及相關企業入手,進一步預防新增土壤污染;通過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地塊的風險管控和修復,逐步解決我省長期積累的土壤和地下水嚴重污染問題,促進土壤健康和永續利用。
從PM10首次“達標”到94.7%的河流清澈見底,從“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285個項目落地到98.9%的耕地安全守護——我省用一張亮眼的生態環境“成績單”,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三晉大地結出碩果。如今,抬頭可見的“山西藍”、俯身可觸的“汾河清”,正成為三晉兒女身邊最實在的幸福增量。
來源:山西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