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繞三靈是白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白族人民在長期農耕生活和稻作習俗中形成,集歷史、民俗、藝術、商貿等諸多文化內容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承載著白族千年的文化記憶,是白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古老民俗節慶之一。
繞三靈也被記寫為“繞山林”“繞桑林”“逛山林”等,白語稱為“觀上覽”(或記寫為“拐上納”),又稱祈雨會。流傳于蒼山洱海周邊地區的白族村寨,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三靈”一詞最早見于明代三靈廟碑記,三靈指“佛都”崇圣寺、“神都”慶洞本主廟、“仙都”河矣城村洱河祠。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洱海周邊數百個白族村寨的男女老少從大理古城城隍廟出發,至洱海邊的馬久邑村終止,歷時三天,主要是串游這三個寺廟,所以稱之為繞三靈。
傳說逸事
白族繞三靈的起源與古代社祭和祈雨活動緊密相關。在民間,關于繞三靈起源的傳說眾多,其中流傳較廣的是接金姑娘娘之說:相傳金姑是白王張樂進求(或段宗膀)的女兒,因與父親吵架爭執離家出走,南行途中被獵人細奴邏救后偷偷成婚。數年后,細奴邏想要化解和張樂進求的矛盾,便請人去說情,但總是說不通。最后洱河靈帝與城隍老爺托夢勸和,這兩個夢讓張樂進求改變了主意決定派人接金姑回娘家“佛都”居住一段時間,在農歷四月二十三日這天動身回婆家,人們就來歡送金姑返回巍山。回去途中,隊伍先到慶洞村母親家“神都”朝拜,再到河矣城村“仙都”祭拜洱河靈帝。隊伍走到大理鎮馬久邑時,恰好遇到細奴邏和家人一起來相迎,眾人歡聚歌舞。所以形成了現在的繞三靈路線:第一天清晨從大理古城城隍廟出發到“佛都”崇圣寺,祭拜祈福后向北前往“神都”慶洞本主廟;第二天從慶洞出發至喜洲后轉向南行,至“仙都”河矣城本主廟;第三天從河矣城沿洱海西岸到馬久邑村祭拜結束。民間另有感恩山林、慶豐收、送葬“愛民皇帝”、祈雨得福等傳說。
民族盛會,精彩呈現
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生活在蒼山洱海一帶數百個村莊的白族民眾,以村莊為單位,攜帶節慶用具和簡單的行李以及食品、炊具等,自發組成繞三靈祭拜隊伍,從四面八方赴會。繞三靈隊伍組成:前導為一男一女(有時也為兩男或兩女)兩位手執柳樹枝和牛尾的老人(稱花柳樹老人);中部除了吹笛子的一人外,還有手執“霸王鞭”“金錢鼓”的男女舞者數十人;隊尾則由吹樹葉的一人和數十位亦歌亦舞、手執扇子或草帽的婦女組成,排成“一字長蛇陣”。在花柳老人的帶領下,一隊隊在蒼山洱海間載歌載舞。
傳承千年的白族繞三靈是活著的白族民眾群體的歷史記憶,是白族人的鄉愁,體現出白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仰。
來源:古韻喜洲
編輯:向紅玉
值周:楊丹妮 張輝
主編:李勝
生態環保普法宣傳小知識(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
四、國家對排放不達標機動車以及維修企業的管理要求
機動車生產、進口企業應當向社會公布其生產、進口機動車車型的排放檢驗信息、污染控制技術信息和有關維修技術信息。
機動車維修單位應當按照防治大氣污染的要求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對在用機動車進行維修,使其達到規定的排放標準。交通運輸、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法加強監督管理。
禁止機動車所有人以臨時更換機動車污染控制裝置等弄虛作假的方式通過機動車排放檢驗。禁止機動車維修單位提供該類維修服務。禁止破壞機動車車載排放診斷系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