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前沿】
原標題:打開天窗說亮話才能“話”出同心圓
徐新星
317家家政服務企業的10.8萬名從業人員,不僅在工資待遇上從口頭承諾變為共同約定,而且開始擁有“崗前培訓”“有責薪資”“帶險服務”等權益保障……近日,福建省家庭服務行業從業者迎來利好消息,而這正是源于一場“馬拉松式”的集體協商。
目前,家政服務業主要有中介制、員工制兩種用工模式。其中中介制下工資由雙方自行商定,而員工制模式缺乏統一最低工資標準,薪資測算標準差異大,行業內長期面臨“無合同保障、無標準約束、無風險兜底”的困局。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勞動價值評估體系,破解“口頭定價”“時薪混亂”等問題,既有助于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能促進行業的高質量健康發展。
可以說,這場協商是一次突破性探索,成為打破行業困局的關鍵。雙方代表歷經多輪前置協商后,在正式協商會議中針對測算薪資基準線方式展開談判。最后,職工方代表提出的“有責薪資”這一控制變量的方案獲得各方認可,補上了行業缺乏統一最低工資標準的空白,實現用“一個公式”為母嬰照護、烹飪、保潔、整理收納等不同工種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做出“公平定價”。
“相互成就”的協商共識和白紙黑字的成果來之不易,體現了“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的治理理念以及工資集體協商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不僅為家庭服務行業深化企業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參考,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在各級工會組織的推動下,貨運物流、網約送餐、電商以及婚慶、餐飲、旅游等越來越多的行業,紛紛通過建立職代會制度、懇談會制度、總經理圓桌會制度以及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等工作,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企業的民主管理水平,構建起“勞動增值-工資增長-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
這些案例揭示:打開天窗說亮話,才能“話”出同心圓。職工和企業雙方坐在一起,你來我往、據理力爭,亮家底、說訴求、謀共識……這樣的協商對話,既可以解決不少勞動者的急難愁盼問題,又能疏解企業的“成長煩惱”,還有助于培育行業的“健康基因”,在共商、共創、共享中實現雙向奔赴、同頻共振。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