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西固區柳泉鎮,青瓦白墻的農舍點綴在綠樹叢中,充滿生機活力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一幅綠色生態、墨色文化、金色產業、悅色治理、暖色服務融于一體的“五彩柳泉”鄉村振興示范帶盡展眼前。
產業融合增強發展后勁
步入鑫寶食用菌合作社建成的標準化菌棚,工作人員正在采摘新鮮的蘑菇。
“6座菌棚年產平菇、香菇等鮮菇200噸,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我們與蘭州多家超市簽訂直供協議,食用菌產品供不應求。”合作社理事長楊富磊說。
柳泉鎮逐步探索“一村一品”特色發展路徑,注重特色農業增收增效,依托柳泉千畝果園,籌資200多萬元建成中坪村農耕文化體驗園,投資100萬元建成西坪村綠色生態示范園;持續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爭取資金350萬元建成漫坡頭村2000畝高標準農田;引進社會資本投資1000萬元,建成馬飲溝田園綜合體、牟家臺草莓種植基地、東坪村通興田園山莊;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百合菌菇、瓜果蔬菜和特色養殖等農業專業合作社6家,培育農家樂10家,依托一冰電商孵化園自身優勢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年交易額達到600萬元,解決周邊5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400萬元。
“截至目前,全鎮共培育產值億元以上企業1家,產值千萬元以上企業1家,引進‘小巨人’企業1家,盤活企業5家,有效激活了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增強了全鎮發展后勁。”柳泉鎮黨委書記孫尚德說。
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
走進柳泉鎮西坪村,家家戶戶門前綠樹成蔭,小菜園、小花園錯落有致。蘆大清家庭被評為“美麗庭院示范戶”,院內擺放著石桌石凳,栽植著各類植物,質樸又寧靜。
“以前院子里堆滿雜物,現在面貌一新,住著也更舒心了?!贝迕裉J大清笑著說。
這一變化源于柳泉鎮今年實施的“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動。全鎮累計動員村民、志愿者等1萬人次參與環境整治,清理垃圾400余噸,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戶30戶。
柳泉鎮投資600萬元實施美麗廊道建設,栽種苗木800余棵,改造農村道路10公里,栽植側柏、國槐等苗木1.6萬株,綠化覆蓋率達60%以上。
行走在中坪村的田間地頭,一條條青灰色的水泥步道如同靈動的絲帶,串起連片果園與菜園。村民們推著滿載農資的架子車輕松穿行。這番景象,正是中坪村緊扣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規劃,因地制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生動實踐。
全長近1300米的步道,既保留了原有水渠的灌溉功能,又通過加裝滲水孔蓋板實現排灌一體。特別設計的1.2米寬度,既滿足小型農機通行需求,又為村民留出休憩空間,步道兩側的綠色護欄與田園景觀相得益彰,正托起中坪村人奔向鄉村振興的嶄新夢想。
文化浸潤激發治理效能
在柳泉鎮東坪村民俗文化中心,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鐵芯子”傳承人陳大萬正擦拭著自己的道具。
“以前‘鐵芯子’只在節慶時表演,現在我們把它搬進民俗文化中心,讓更多人了解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标惔笕f說。春節期間,柳泉鎮舉辦大規模社火展演,融合八門拳、鐵芯子、舞龍舞獅等元素,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
在村規民約發布大會上,表演隊不僅上演了精彩的八門拳,還以《移風易俗新風貌》為主題創作節目,讓傳統美德通過鮮活形式深入人心。
全鎮基層治理效能也在文化浸潤中顯著提升。依托黨建+網格模式,柳泉鎮21個三級網格、125名網格員化身“文化調解員”。今年3月,網格員居復得通過講述本地先賢的典故,成功化解兩戶村民的門前衛生矛盾。
如今的柳泉鎮,綠色生態與金色產業交相輝映、墨色文化與悅色治理相得益彰、暖色服務浸潤百姓心田,特色項目承載地、市民休閑度假目的地、拉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輻射地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加速繪就。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通訊員 王天琦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