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天需要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來說,一個看似簡單卻困擾多年的問題是:到底應該早上起床后服藥,還是晚上睡前服藥更科學?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時間選擇,背后卻牽涉人體血壓變化的復雜節律,以及藥物代謝的微妙差異。近期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長達5年的大型研究,為這個問題做出了解答。
血壓的晝夜節律是這個問題的根源。正常人的血壓在一天中并非恒定不變,而是呈現“兩峰一谷”的波動規律:早晨6~10點出現第一個高峰,下午4~6點出現第二個高峰,而夜間睡眠時血壓會自然下降10%~20%。這種晝夜節律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特別是夜間血壓水平與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更為密切。
正是基于這種節律特性,醫學界形成了兩種不同觀點。一方認為,睡前服藥可以更好地控制夜間血壓,從而更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另一方則擔心夜間降壓過度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風險,如跌倒、骨折或青光眼加重等。
為此,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團隊在2017—2022年開展了一項覆蓋加拿大5個省份的大型臨床試驗,共納入3357例高血壓患者。這些參與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將所有降壓藥調整至睡前服用,另一組則保持早晨服藥的習慣。研究團隊對這些患者進行了平均4.6年的跟蹤觀察。
研究數據顯示,無論是睡前服藥還是早晨服藥,患者在主要健康指標上幾乎沒有差別。具體來看,睡前組發生死亡或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卒中、心肌梗死等)的風險為2.3例/100人·年,早晨組風險為2.4例/100人·年,這個微小差異在統計學上毫無意義。此外,兩組在跌倒、骨折、青光眼等安全指標上也相差甚微,打消了人們對夜間服藥安全性的顧慮。
深入分析發現,雖然睡前服藥確實能更顯著地降低夜間血壓(平均比早晨服藥多降7.4 mmHg),但這種優勢并未轉化為實際的健康收益。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是因為人體具有強大的血壓調節能力,只要24 h整體血壓控制達標,具體的服藥時間并不會產生決定性影響。
這項研究還揭示了一個常被忽視的關鍵因素——用藥依從性。數據顯示,早晨服藥組的長期堅持率明顯更高(6年后仍有88%的患者保持規律用藥,而睡前組僅為70%)。這個發現極具現實意義,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能夠長期堅持的用藥方案,往往比理論上“更優”但難以堅持的方案更具實際價值。
基于這些發現,研究者給出了明確建議:高血壓患者不必糾結于服藥時間的選擇,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容易記住和堅持的服藥時間點。無論是習慣早起后立即服藥,還是喜歡睡前統一吃藥,只要能夠確保每天規律用藥,都能獲得相當的健康保護。
這項研究也為臨床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醫生在給高血壓患者制定治療方案時,可以更加靈活地考慮患者的生活習慣和個人偏好,不必強制規定統一的服藥時間。對于記性較差的患者,可以將服藥時間與某個日常固定動作(如刷牙、早餐或晚間新聞)聯系起來,建立穩定的用藥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針對的是常規的每日1次降壓藥(如各種“普利”類、“沙坦”類、“地平”類等)。如果醫生開具了特殊用藥時間要求的降壓藥,或者患者同時服用其他可能相互影響的藥物,仍需嚴格遵循醫囑。此外,血壓監測和定期復診始終是高血壓管理不可或缺的環節,無論選擇何時服藥都應堅持。
在降壓治療中,持之以恒比糾結時間更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用藥節奏,建立牢不可破的服藥習慣,才是守護心血管健康的最大秘訣。
參考文獻:Garrison SR,Bakal JA,Kolber MR,et al.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Timing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The BedM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Published online May 12,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