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始終將老年教育作為民生工程的重要支點,以“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目標,推動社區老年學校成為銀發群體充實自我的“精神驛站”。其中,社區學院老年學校的時裝走秀課程獨具特色,讓老年人在步態訓練中舒展身心,在舞臺展示中重拾風采,為晚年生活注入時尚活力。
每周二清晨,社區學院老年學校的時裝教室總會響起悠揚的音樂。50余名學員身著統一服裝,在老師指導下專注練習基礎站姿——收腹、挺胸、肩下沉,目光堅定而從容。這些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學員中,不少人最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如今卻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實現了蛻變。65歲的王阿姨曾因含胸駝背而缺乏自信,三個月的系統學習后,她身姿挺拔地說:“現在走在路上,背挺直了,腳步也輕快了,連買菜都覺得更有勁頭!”
課程設計注重適老化與專業性結合,從基礎體態調整到旗袍、禮服等不同風格的走秀技巧,老師結合老年人的身體特點,融入健康步態訓練和肢體協調練習,讓學員在提升氣質的同時收獲身體機能的改善。課堂上,學員們兩兩搭檔糾正動作,互相分享心得,笑聲與掌聲此起彼伏。“在這里,年齡不是界限,大家對生活的熱愛讓人感動。”授課老師李芳表示,看到學員們從羞澀到自信的轉變,是教學中最珍貴的收獲。
社區學院老年學校的實踐,是宣州區構建基層老年教育體系的生動縮影。全區以“小而精、活而實”為原則,針對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將時裝走秀、書法繪畫、智能手機應用等特色課程融入社區服務,打破傳統老年教育的單一模式。通過整合社區資源、招募專業志愿者、引入社會力量,老年學校不僅解決了場地與師資問題,更讓課程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
“來這里學的不僅是走秀,更是打開了新的生活圈。”學員張奶奶的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時裝班的老人們自發組建“銀齡模特隊”,走進社區文化禮堂、養老院甚至商業活動現場,用優雅的步伐傳遞“年齡只是數字”的生活態度。有的學員還受邀成為老年服飾品牌的模特,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現銀發風采。這種“教育+實踐+展示”的模式,讓老年學校超越了技能培訓的范疇,成為情感聯結、價值實現的平臺。
展望未來,宣州區將以社區學院老年學校為標桿,持續推進“銀齡樂學”工程,計劃三年內實現老年教育課程社區全覆蓋,重點開發智能技術、非遺傳承、心理健康等熱門領域,讓更多老年人在“身邊”就能找到興趣歸屬。從時裝課堂的T臺到社區治理的舞臺,宣州區正通過老年教育的創新實踐,讓“銀發浪潮”轉化為“金色能量”,助力每個老年人在終身學習中擁抱精彩晚年,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幸福進階。
(王安定 陳淑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