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巴黎和會的硝煙雖已散盡,但中國代表團為收回山東主權發出的正義呼聲,至今仍在歷史長廊中回蕩。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發言依然響徹耳畔:山東半島問題,“關系四萬萬國民之重大問題,本全權之責任亦極重,今于茲試述其大綱原則。” 山東 “不容他國之侵入殖民,固無討論之余地。” 按照和會所承認的 “民族領土完整原則”,膠州交還中國,“為中國當有之要求權利”。
這些歷史事件不僅記錄了那個時代的挑戰與抗爭,也為我們提供了反思歷史、認識現在的寶貴機會。為此,我們邀請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講席教授王笛老師圍繞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中國記事(1912—1928)》,帶領大家回顧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重新審視弱國無外交的沉痛教訓,感受先輩 “爭我國權” 的錚錚鐵骨。
講座主要圍繞王笛教授的新書《中國記事(1912—1928)》第10章《巴黎和會上的挫折》,重點討論巴黎和會期間中國代表團的努力以及美國對中國收回山東主權訴求的態度。在和會上,顧維鈞等盡了最大的努力,但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現在回顧這段歷史,還原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的歷史場景,深入討論顧維鈞等中國外交官收回山東權益的艱難過程,觀察美日博弈如何影響中國命運。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當我們在百年后的今天重讀這份用血淚寫就的外交史詩,既要銘記“弱國無外交”的錐心之痛,更要汲取“匹夫有責”的奮進力量。期待讀者們共同參與這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在歷史的坐標中校準新時代我們每一個人的使命擔當。
講座時間
2025年5月26日(星期一)
19:00一21:00
講座地點
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配樓科學報告廳
(一教對面,需從圖書館東北門進)
主講人
王笛
主持人
歐陽哲生
報名方式
參與線下講座需先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北京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將會推送報名成功通知信息。
本次講座將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視頻號進行同步直播,歡迎預約觀看!
本次活動以線上報名為主,滿額即止,先到先得。
講座互動環節中,現場提問交流的聽眾將有機會獲贈有王笛老師題簽+簽名+鈐印的《中國記事(1912—1928)》或《歷史的微聲》,敬請期待!
活動主辦
北京大學圖書館、人民文學出版社
主講人簡介
王笛,澳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講席教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關注中國社會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觀史的研究。
學術代表作有《跨出封閉的世界》《街頭文化》《茶館》《袍哥》《歷史的微聲》《走進中國城市內部》,著有歷史非虛構作品《消失的古城》《那間街角的茶鋪》《碌碌有為》等。《中國記事(1912—1928)》為其最新歷史非虛構作品。
主持人簡介
歐陽哲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一百余篇。著作有:《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嚴復評傳》《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科學與政治——丁文江研究》《探尋胡適的精神世界》《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古代北京與西方文明》《胡適的北京情緣》等。
【推薦書目】
題名:中國記事(1912—1928)
著者:王笛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4月
內容簡介:
本書既有大事件, 也有個人故事; 既有深邃的歷史觀察, 也有生動的文學描述。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觀察那個大變革時代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乃至中國人的生活。在中國的西方觀察者、文學家、記者,如杜威、鮑威爾、賽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阿班等人, 從北京、南京、上海到廣州, 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記載了他們對中國當時社會現實和民生狀況的深入觀察和了解。在書中, 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西方與中國一些重大問題的關心, 他對這些宏大問題的討論是基于細膩的文獻分析、生動的故事講述和杰出的歷史綜合能力, 并將嚴肅的學術討論與生動的歷史敘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揭示了這段波瀾壯闊而又色彩繽紛并令人深省的歷史。
題名:消失的古城(增訂本)
著者:王笛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歷史學家王笛對晚清和民國初年成都歷史和成都人日常生活的講述。作者描繪了大眾文化的豐富多彩,展示了這個城市由傳統到現代的轉折過程。從書中,可以看到人們坐茶館、逛廟會、慶祝節目等各種活動,茶客、苦力、小販、工匠、挑水夫、剃頭匠、乞丐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狀態,以及現代化和社會變遷對他們的影響。書中插畫呈現出彼時公共空間中的民眾生活、大眾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題名:歷史的微聲
著者:王笛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10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于“書”的書, 就是對書的評論, 展示了歷史學家王笛近四十年讀史觀察, 也可以說是他的閱讀史, 就此可以窺見他對歷史和現實社會的思考。發現“歷史的微聲”, 也就是去傾聽民眾的真實聲音。本書收入作者在中英文學術雜志以及大眾媒體上發表的書評,思考人類的歷史、文明的發展、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End
初審:李 磊
復審:薛子俊
終審:趙 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