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湖北仙桃通海口鎮有名的“廢物”結婚了,鄉親們雖然嘴上不說,心里卻無比為他的妻子感到惋惜,誰知,17年后事情居然來了個大反轉。
這個小伙子叫熊慶華,通海口鎮永長河村人,出生于1976年。
他的祖上世代都是農民,父母也沒有擺脫從小就在土里刨食的命運,家里的一切都是兩口子憑借勤勞的雙手掙來的。
到了他出生的時候,盡管家里的境況還是不太盡如人意,但跟鄉親們比起來也不算差,就是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天下的父母都一樣,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也都想讓孩子多讀點書,有了能耐就不用走自己的老路了。
熊慶華的父母也是這個意思,對兒子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
可是沒想到,熊慶華從小除了畫畫對什么都不感興趣。
其他孩子扎堆兒玩耍的時候,他總是一個人安靜地呆在家里,拿個小木棍在地上畫畫。
起初父母也沒覺得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最起碼比他去外面胡鬧瞎跑強,還不用老兩口操太多的心。
但是到了學校之后,他還是癡迷畫畫,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
憑著畫畫的特長,他在學校里面收獲了很多小粉絲,甚至連老師都經常夸他畫得好。
可學校畢竟是學習的地方,光畫畫不學習就有點舍本逐末了。
熊慶華在學習上一塌糊涂,學習成績更是慘不忍睹,勉強完成義務教育就輟學了。
父母對此頗為頭疼,但也沒有焦慮得茶飯不思、寢食難安,畢竟兒子是農民子弟,即便是學習不好,通過種地、打工,也不是不能養活自己。
然而,離開校園的熊慶華,卻沒有按照父母的心思成長,離開校園之后就整天窩在家里畫畫。
好不容易出趟門,他不是去購買畫具,就是去書店蹭繪畫書籍看,反正是連一點正事都不干。
父母怎么勸都沒用,一怒之下把他的畫具藏了起來。
可是家里面就那么大的地方,怎么藏都沒有用,常常是父母前腳藏,熊慶華后腳就把畫具給翻出來了。
父母簡直都快要絕望了,不知道兒子是著了什么魔,畫畫能當飯吃嗎?
不過,父母還有最后一絲幻想,那就是等兒子長大了、成了家、有了生活壓力可能就好了。
但多年以來,窩在家里畫畫的熊慶華名聲早已遠揚,是鎮里有名的“廢物”和“懶漢”。
他身上貼了不好的標簽,不僅父母在鄉親面前抬不起頭來,到了結婚的年紀也一直找不到對象。
父母為了兒子的幸福,不知道委托了多少人幫忙。
可是女方家里一聽是熊慶華,全家人腦袋搖得都跟撥浪鼓一樣,壓根就不給媒人繼續開口的機會。
值得慶幸的是,鄰村漂亮姑娘付愛嬌倒是很欣賞熊慶華。
在學校的時候,付愛嬌就是熊慶華的粉絲之一,離開學校之后也聽了很多熊慶華的事情。
別人都覺得熊慶華一無是處,唯獨她覺得熊慶華是個既執著又專注的人,也是個值得托付的良伴。
兩人結婚前后,付愛嬌承受的壓力不可謂不大,不僅父母親朋持反對意見,鄉親們也很不理解,在下面竊竊私語說什么的都有。
或許在常人看來,付愛嬌的選擇無異于一場“豪賭”,用自己的幸福“賭”未來。
但又不得不承認,她的運氣真是好到了極點,17年后竟然成了這場“賭局”的贏家。
兩人結婚之后,付愛嬌無條件地支持丈夫畫畫,自己擔負起了賺錢養家、供養丈夫畫畫的重任。
后來有了孩子,熊慶華也曾嘗試著放棄畫畫出去打工,但勉強支撐了幾個月就又返回老家重操舊業。
因為生活艱難,付愛嬌也曾懷疑過當年的選擇是否有點沖動,卻也沒有要和丈夫分道揚鑣的舉動,只是平靜的生活中多了一些低烈度的小爭吵。
直到2007年,熊慶華在發小雷才兵的幫助下,開始通過畫廊賣畫,情況才有了一些改觀,最起碼能給妻子減輕一點經濟壓力了。
他們家的境況徹底改變發生于2015年,熊慶華在深圳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瞬間在藝術領域打響了知名度。
第二年,他的一幅作品被某個富商出資130萬元收藏,鄉親們震驚得目瞪口呆。
從此之后,“農民畫家”熊慶華的名號不脛而走,再也沒有人嘲笑他“廢物”、“懶漢”。
當年拒絕熊慶華的人家,以及為付愛嬌感到惋惜的鄉親們,這個時候除了羨慕就剩下忌妒了。
所以,曾經流行的那句話沒錯:人活一世還是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