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整裝東北”成為網絡熱詞,東北旅游的振興發展,客觀上形成了東北地區文旅行業的統一大市場。吉林推出的2711條旅游線路中,牽頭組織東北旅游大環線,實現多省市旅游資源串聯。
01
前兩日,朋友A君向勁旅君咨詢某地旅游攻略。
勁旅君調侃道,旅游還找人問,社交新媒體上攻略一搜一大把,找一圈不就搞定了?!
誰料這下子可讓A君找到打開話匣子瘋狂吐槽的機會了。
“我真是受夠那些‘一次把XX說清楚’這樣的旅游攻略了!”
A君向勁旅君大倒苦水,剛開始在社交新媒體上搜該寶藏小城相關旅游攻略時還挺高興,不少旅游攻略貼的標題,不但能精準直擊自己的痛點,而且的確非常吸睛:
“一次把XX旅游說清楚”“XX旅游懶人版攻略”“XX旅游必看攻略”“終于把XX旅游地圖劃清楚了”“去XX旅游看這一篇就足夠了”“一篇搞定XX旅游”“第一次來XX旅游全攻略”“XX旅游一圖秒懂”“XX旅游必去的XX大景點”……
然而當A君點進這些號稱能幫你省錢省時省精力的旅游攻略后卻發現有些不對勁了。
很多旅游攻略大同小異,基本上就是“美美自拍+行程流水賬”,列舉出來的景點和行程高度雷同。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旅游攻略里提到了一家不錯的餐廳或者一個小眾的打卡點,結果卻相關信息模糊不清。有些旅游攻略倒是列出了一個還不錯的行程規劃,但是缺少大小交通等關鍵性信息。
再不然就是好不容易找到一篇還不錯的旅游攻略,看到一半才發現是旅游企業的廣告,“預知后情如何,只能+V了解”……
結果就是一番折騰下來,看似自己了解了很多當地旅游攻略,具體到自己的行程規劃時卻又無從下手,最終不得不帶著一塊殘缺不全的地圖踏上旅程。
02
透過A君的奇葩遭遇,我們不得不反思這樣一個問題:
游客與旅游目的地之間圍繞“旅游攻略”這個關鍵載體應該如何形成更高效、可靠且深度的鏈接?
吉林省最近做了一個非常突破的嘗試。
吉林省文旅廳日前組織161名來自當地省市縣文旅系統及旅行社的負責人,在長春利用3天時間,集中梳理出2711條吉林優質旅游線路,每條線路包括景區點、交通、餐飲、旅行社等信息及亮點特色,并在519中國旅游日集中對外發布。
這一嘗試讓勁旅君最驚訝的點在于:
常年在旅游攻略中處于被動搜索地位的旅游目的地這一次竟然主動出擊了?!
眾所周知,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主要通過各類旅游攻略,但有意思的是,旅游目的地本身卻不掌握自己旅游攻略內容的生產與制作權,而是高度依賴各類達人、機構以及海量游客的碎片化內容,而后者對旅游目的地的理解能力與內容創作能力參差不齊,導致旅游目的地與游客之間實質上存在嚴重的信息差。
既然如此,旅游目的地為什么不能奪回自己旅游攻略內容的生產與制作權呢?
這簡直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吉林想通了這一點,于是組織省市縣文旅系統和旅行社力量推出的這2711條旅游線路,相當于制作出了一個吉林官方版旅游攻略寶典。這套寶典最大的優勢在于權威、系統和全面,相當于在吉林旅游攻略內容生產源頭來了一次“正本清源”,由此牢牢掌握了吉林旅游攻略內容的生產與制作權。
這只是第一步。
旅游攻略內容想要真正發揮作用,關鍵還在傳播層面。
吉林緊接著的下一個動作,就是將這2711條旅游線路從政府官網到OTA平臺,從“一機游”系統到社交媒體,從DeepSeek到AI旅行助手,實現線路、攻略、消費等全域覆蓋。同時,配合新媒體達人踏線種草、攻略創作,構建起“官方發布+網紅傳播+平臺引流”的立體營銷網絡。
簡單來說,吉林并沒有牢牢攥著2711條旅游線路的版權不撒手,反而是將這些官方權威旅游攻略內容免費開放給所有傳播渠道,并歡迎更多傳播渠道來積極使用這些內容,甚至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層次的內容分拆、拓展與加工,進而以符合自身需求的方式進行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傳播。
如此以來,不管旅游業內如何制作和傳播吉林旅游攻略,只要核心內容都源自這批官方權威內容,就能夠讓游客快速抓取到吉林旅游的精準信息,從而大幅提高了旅游決策效率,實現針對游客的精準營銷。
社交新媒體上不少網友對這一用魔法打敗魔法的招數拍手叫絕,并對吉林全面放開官方旅游攻略內容版權的行為點贊,同時也好奇追問,吉林到底是怎么想出這個點子的?
有網友翻出吉林省委書記黃強不久前在采訪中引用網友的一句話來回應:
東北遼闊的土地,養育不出狹窄的愛。
03
2711條旅游線路背后,吉林還有另一層企圖——實現對本省及周邊旅游資源的優化統籌。
主流旅游攻略內容大多依賴UGC模式,流量熱度是UGC內容生產的核心推動力,這就容易造成一個現象:
UGC旅游攻略導給旅游目的地的流量無序且不可把控。
有旅游目的地文旅主管部門的朋友曾向勁旅君抱怨,當地耗費幾億元優化、重整、新建了一批旅游網紅打卡點無人知曉。反而是當地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路口,因為一張角度奇特的照片火出天際,一天能涌來幾千人,差點給周邊交通干癱瘓不說,還惹得周邊小區居民罵聲震天。
結果就是當地出于安全考慮封閉了這一網紅打卡點,從頭到尾沒有獲得任何流量紅利,游客的體驗也是相當糟糕,網上避雷貼層出不窮,簡直就是一場雙輸游戲。
這一現象給旅游目的地帶來的另一個普遍性難題就是流量不均衡性。
大家對吉林最主要的旅游資源印象就是“冰雪大省”,每年雪季吸引過億人次游客。然而,這也導致吉林旅游業發展重心過于側重于冬季。
其實吉林這些年一直在力推“清爽吉林·22°的夏天”這個夏季旅游品牌,目前仍與“長白天下雪”這個冬季旅游品牌有點距離。
有了官方旅游攻略寶典的加持,吉林可以有針對性的研發、設計、組織和推出更多夏季旅游線路,讓更多游客知道,原來吉林的夏天也這么有看點,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對吉林的旅游印象,進而實現為夏季旅游更好引流的目的。
過去一年,“整裝東北”成為網絡熱詞,一條龍體驗各地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已經成為東北旅行的常態。東北旅游的振興發展,客觀上形成了東北地區文旅行業的統一大市場。這兩年國家在積極推動東北三省+內蒙五地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旅游業一體化發展。
吉林推出的2711條旅游線路中,很大一部分旅游線路都是建立在打破舊有空間壁壘的基礎上,牽頭組織東北旅游大環線,實現多省市旅游資源串聯。例如,這兩年熱度漸高的“中國北境公路之王”G331線,就是同時串聯東三省+內蒙古多地市,由此可以刺激這些地市旅游供給側的變革與整合。
吉林還面臨一個傳統課題,那就是長白山為代表的地標式旅游目的地迫切需要從觀光游向深度體驗游轉型迭代,傳統的旅游宣傳推廣很難在中短期內產生顯著轉變,而這種自下而上發起的旅游攻略,以新旅游線路的方式能夠讓更多年輕游客在主動搜索旅游攻略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原來去長白山不光可以看天池,還能跟著老把頭進入長白山腹地挖人參,也能沿著伐木工人踩出來的小路在密林里徒步,還能在二道白河的美人松林里騎行洗肺……
實際上,2711條旅游線路的推出是吉林對本省旅游資源的一次再盤點過程,這一過程還被官方總結為“六再”:對以前旅游線路再審視,診斷它是否符合發展現狀;對現有旅游資源再梳理,進行普查應納盡納;對旅游特色再挖掘,增添新看點新賣點;對旅游要素再整合,高度適配科學組合;對未來需求再對標,聚焦滿足C端需要;對整體優勢再呈現,讓品牌深入人心。
無論如何,在打破游客與旅游目的地之間信息差,推動旅游業迭代升級方面,吉林邁出了一大步,后續執行效果如何,勁旅君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