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夏高琴 蘇州攝影報道
正值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之際,全國科技助殘重點聯系地區之一的蘇州市又有了新動向。
5月20日下午,全國首個專注科技助殘的創新型孵化平臺——蘇州市科技助殘孵化器(運河能谷)暨陽光賦能示范基地正式啟用。蘇州市委副書記黃愛軍、姑蘇區委書記方文浜、市殘聯理事長胡嵐等出席啟動儀式,并共同為蘇州市科技助殘孵化器(運河能谷)揭牌。當天,活動現場集中展示了AI手語翻譯設備、盲人助理機器人等十多款融合人工智能技術的助殘產品,生動呈現科技賦能殘障生活的創新場景。
作為首批重點聯系地區,蘇州正通過孵化器與示范基地,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助殘生態,打造科技助殘“蘇州方案”。
創新平臺搭建,構建助殘產業新生態
走進蘇州市位于西環路的陽光大廈,這棟12層高的大樓,自8層起就是蘇州打造的科技助殘孵化器。
作為總面積達1萬平方米的“殘疾人科技硅谷”,該孵化器精準聚焦智能組件、信息無障礙、殘健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四大產業領域,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深度孵化、成果轉化等六大核心功能,構建政府、機構、產業、研發、孵化為一體的助殘跨界生態圈。
據蘇州市科技助殘孵化器負責人鄭煒介紹:“目前,有近30余家企業簽約入駐,這些企業涉及智能輔具研發、康復技術創新等多個關鍵方向,有的產品已經市場化,也有的處在研究或者正在技術落地階段。它們將在孵化器的支持下,加速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在啟動儀式現場,多款科技助殘成果集中亮相。蘇州慧澤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孤獨癥神經電刺激干預儀,吸引不少參會者圍觀。據介紹,該產品通過神經電刺激干預,可以對孤獨癥起到治療作用,“通過實踐數據,3個月神經電刺激干預,可顯著改善孤獨癥兒童的感覺反應、社交行為、整體智力水平,并緩解焦慮與挑食癥狀。”該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中科融合感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脊柱側彎預防系統,采用三維結構光成像技術,能夠精確描繪人體背部三維圖像。該公司工作人員何資平告訴記者:“脊柱側彎是一種常見的致殘性畸形,早期因為沒有明顯的癥狀容易被忽略,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并干預,后期脊柱側彎逐漸加重到脊髓與神經根受壓,就可能會致殘。我們的系統可以進行大量的早期篩查,以及康復評估,同時也配有相應的康復服務。”
除了上述產品外,一并展示的科技助殘產品,還有用于導盲輔助的AI機器狗軟件適配、支持13國外語實時互譯的Starv智能眼鏡、全球第一支不塞耳的悅享聽開放式助聽器等。
當天,蘇州市科技助殘創新聯合體也在啟用儀式上同步成立,由視界方舟、聆界智聯、擎肢未來、心光智援等四大專業助殘企業聯盟作為首批成員單位,分別服務于視障、聽障、肢障及智障和精神障礙群體。未來,該聯合體還將吸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及金融機構等多元主體,圍繞科技助殘產業重點領域,組織開展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應用工作,以協同創新的力量,推出更多特色終端產品,搶占科技助殘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深化協同機制,推動成果落地惠民
如果說蘇州市科技助殘孵化器(運河能谷)是“蘇州方案”的核心載體,那么陽光大廈1至7層的陽光賦能示范基地則是“蘇州方案”最佳實踐窗口。
作為蘇州市科技助殘孵化器的重要配套載體,該基地不僅是前沿助殘科技產品的集中展示空間,更是技術驗證與場景應用的 “實戰考場”,通過殘障群體真實參與的產品實測、公眾科普體驗及產業鏈對接,形成 “研發成果可視化、技術驗證場景化、產業轉化直觀化” 的立體展示體系,成為連接科技研發與民生需求的核心樞紐。
目前,陽光賦能示范基地中,有殘健融合就創業品牌聆聽咖啡總部,有為殘疾人開發新業態類就業項目的做件好事公司,有引領、帶動助殘社會組織發展的孵化園,還有孤獨癥科普宣教體驗館、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項目資源調配中心等。
當天,“蘇州云梯潔翼飛手隊”的成立成為焦點。這支由殘障人士組成的無人機作業團隊,將依托外立面清洗、光伏檢測等新型技術,成為智慧城市的“空中先鋒”。組建該團隊的做件好事公司也在當天正式入駐陽光賦能示范基地,“未來我們能夠近距離體驗助殘新技術,對我們推進殘疾人群體高質量就業有著重要意義,希望隨著科技的發展,殘疾人能夠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做件好事公司工作人員嚴倩告訴記者。
此次啟用的蘇州市科技助殘孵化器與陽光賦能示范基地,進一步強化了協同服務能力。蘇州市殘聯理事長胡嵐表示,將以此次科技助殘孵化器正式啟用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為入駐企業提供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等一站式服務,發展好殘疾人事業新質生產力。未來將定期遴選具有實用性、創新性和推廣價值的助殘科技成果,開展展示宣傳與示范應用,推動成熟產品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和惠殘政策補貼范圍,讓更多殘疾人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示范基地重點打造無人機運維、數字客服等四大就業板塊,孵化器則聚焦智能輔具、康復機器人等關鍵技術攻關。預計未來三年將培育30家科技助殘企業,開發50項創新產品,帶動5000名殘障人士實現高質量就業。
“我們希望把這幢充滿愛的陽光大廈打造成為扶殘助殘的‘網紅打卡點’,為全國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蘇州樣板’。”市殘聯理事長胡嵐表示。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