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任城區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的瑞和春天小區建成于2013年,3棟高層305戶居民、商業80戶,自上房以來,轉供電問題便如頑疾般困擾著居民生活。每到夏季用電高峰,電壓不穩導致電器頻繁故障,突發性斷電更是家常便飯,不僅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還存在巨大安全隱患。與此同時,鴻順集團開發公司因自身原因,無力一次性支付供電改造全部支持;電業局出于成本回收考慮,堅持要求全款支付。雙方僵持不下,供電改造工程一度陷入停滯,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大難題。
面對這一困局,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以“信托制+基層治理”模式為核心,創新實踐“四方協同”治理機制,充分發揮信托制物業在資金管理、權責界定、過程監督等方面的優勢,成功疏通治理堵點,為基層治理提供了新樣本。
一、黨建引領,組建業委會搭建信托制協同治理框架
社區黨委充分發揮核心引領作用,將成立業委會作為破題關鍵,通過“黨建+居民自治”雙輪驅動,組建由黨員骨干牽頭、居民代表廣泛參與的業主委員會。業委會成立后,迅速組建專項工作組,深入小區開展走訪調研,廣泛收集居民訴求,梳理形成詳細的問題清單和需求臺賬。
為打破各方溝通壁壘,社區以業委會作為委托方,設立共管賬戶作為信托制運作的核心樞紐,搭建起多方對話平臺。組織鴻順開發公司、物業公司、業委會及居民代表召開多輪商討會議,明確各方在改造項目中的權責關系。既向企業闡釋“民生工程”的社會價值,表達居民對改電的迫切需求,又引導居民理解企業經營困境,有效化解對立情緒,為問題解決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四方協同,創新信托制實踐路徑
(一)企業擔當:分期支付方案納入信托監管
在社區協調下,鴻順開發公司主動擔當社會責任,提出 “分期支付”方案:改造費用分三期支付,首期20萬啟動工程,后續款項按工程節點支付。業委會將該方案納入信托合同管理,對資金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并聯合居民代表對每筆支出進行嚴格審核。在街道見證下,鴻順開發公司與電業局簽訂履約協議,業委會全程監督協議履行,保障工程推進與企業經營的平衡。
(二)物業護航:應急服務寫入信托服務條款
小區物業公司以信托合同為依據,啟動用電應急保障機制。合同中明確約定應急服務標準和費用預算,安排專業電工24小時待命,運用技術手段預警用電高峰并制定應急預案。物業公司服務情況由業委會和居民代表雙重監督,確保改造期間居民用電穩定。
(三)業委主導:居民監督貫穿信托治理全程
業主委員會作為信托制中的委托方,充分發揮核心作用。組建“志愿服務隊”收集居民意見、巡查設施隱患;主導共管賬戶資金審核,監督物業履約情況;定期通過“信托制” 智慧平臺公示資金收支、工程進度等信息,成為串聯居民、企業與物業的關鍵樞紐,將群眾訴求轉化為共建合力。
(四)社區統籌:全程督導保障工程規范推進
社區居委會發揮統籌協調職能,協助業委會制定工程預算和支付計劃,監督各方嚴格執行信托合同。依托智慧平臺實時公開工程進展,確保改造全程透明規范,推動四方協同高效運轉。
三、機制創新,構建長效治理新格局
經過各方努力,瑞和春天小區轉供電改造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第一期分期尾款20萬到賬,預計6月底瑞和春天小區將實現“一戶一表”直接供電。社區建立“四方共建會議”機制,定期復盤進度、協商問題,持續鞏固治理成效。
此次實踐證明,以業委會為委托方的信托制模式,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四方合力,將協商議事與制度創新相結合,有效破解了利益困局。下一步,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將深化 “信托制+四方協同”機制,推廣更多創新模式,推動基層治理邁向更高水平。
(供稿:濟寧市任城區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 姜育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