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寄語:
杭州市蕭山區金國榮青瓷藝術館館長、正高級工藝美術師金國榮:
“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是目前國內工藝美術行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展會,不僅可以展示、宣傳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有許多參觀者不僅現場訂購作品,而且還成了長期的客戶或朋友。希望借博覽會這個大平臺展示官窯青瓷的魅力,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它。同時,我也將一如既往‘一生只做一件事’,繼續以初心鑄匠心,深度講好陶瓷故事,不斷用小寫的‘china’(陶瓷)文化,講好大寫的‘CHINA’(中國)文化自信故事。”
在宋代瓷器中,官窯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和臨安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是我國陶瓷中一項珍貴的藝術遺產。而南宋官窯瓷器又以其造型端莊、古樸典雅;澄泥為范、紫口鐵足;薄胎厚釉、色光內蘊;金絲開片、冰裂紋片等特色享譽天下。令人惋惜的是,因其制作和燒造工藝難度較大,宋亡后逐漸失傳。
對于南宋官窯的復原,后世的工匠們傾盡全力,只為再現昔日的雍容華貴、巧奪天工和不朽神韻。杭州市蕭山區金國榮青瓷藝術館館長、正高級工藝美術師金國榮就是其中之一。
本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他將攜帶多件作品參展,讓觀眾飽覽官窯青瓷之美。
據了解,金國榮從小就對陶瓷藝術有著天然的歸屬感,1980年,在父親的影響下,金國榮進入杭州瓷廠工作。在瓷廠磨煉了10年后,他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赴景德鎮古窯瓷廠進修,學習傳統手工拉坯技藝。從藝過程中,金國榮反復研究南宋官窯的每個制作工序。“最開始,我們還向故宮借過真正的南宋官窯瓷器,包括造型到色澤、冰裂紋等這些元素都得琢磨透,也是反復試錯,慢慢積累。上手后,我就慢慢喜歡起來,開始專攻造型設計。”2001年,金國榮被公派前往日本交流學習,日本陶藝家融合現代審美風格的作品極大地激發了金國榮的創作靈感。
官窯青瓷《玉玲瓏》
官窯青瓷《冰裂旋紋斗笠》
“我想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想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創作時間和發揮空間,也想通過我的努力,讓南宋官窯在陶瓷界擁有一席之地。”2007年,金國榮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每天全身心在工作室進行創作。金國榮告訴記者,從業四十余年,他一直堅持手工制作。正如本屆博覽會的“工美中華 向品而興”主題,金國榮認為,“品”字是關鍵,工藝美術的“品質”“品牌”是發展的關鍵,有“品牌”沒“品質”,很難發展,而有“品質”沒“品牌”,則很難做強做大。“我認為工藝美術必須要有好的品質加上好的品牌才是立足于市場之本,我一直覺得應該把‘品質’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做得長久。”金國榮表示。
曾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的高而頤評價金國榮:具有超強的創新意識,遵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法,創新意而不失古韻。在傳承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官窯青瓷《弦音》
談及本次參展的作品,金國榮告訴記者,其中一件是官窯青瓷《弦音》,采用了杭州紫金土等南宋官窯材質,用手工拉坯、捏、刻等技法制作而成,整個器形先拉坯,然后捏成橢圓形,半干時進行雕刻,兩面各刻有三條流線紋,表現音樂的律動感。該作品跳出南宋官窯傳統的器形和裝飾,在保留南宋官窯紫口鐵足、薄胎厚釉、金絲紋片、粉青釉色等特征的同時,在造型和裝飾上有所創新。
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是目前國內工藝美術行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展會,不僅可以展示、宣傳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已經連續五次參展的金國榮告訴記者,“有許多參觀者不僅現場訂購作品,而且還成了長期的客戶或朋友。希望借博覽會這個大平臺展示官窯青瓷的魅力,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它。同時,我也將一如既往‘一生只做一件事’,繼續以初心鑄匠心,深度講好陶瓷故事,不斷用小寫的‘china’(陶瓷)文化,講好大寫的‘CHINA’(中國)文化自信故事。”
文|記者 解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