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種極為復雜的生理、心理現象,一般認為,當身體的部分組織遭受到包括刺激、壓力、寒熱等影響后,神經末梢的痛覺感受器便會很快激活,將這種訊號傳遞到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表達出對身體可能遭受損傷的警告。
除了生理因素外,疼痛的表達程度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有密切關聯,有研究表明,心情愉悅的情況下,神經相對放松,所能接收到的疼痛感覺會更為輕松。相反,處于焦慮與激動狀態中的人,往往會對疼痛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常見的病癥,包括跌打損傷、臟器病變、癌癥癥狀,往往都和疼痛有關。如果在養病過程中,感覺到疼痛難耐,以至于影響到自身生活的話,可以嘗試使用5種止疼藥,或能幫助緩解疼痛。
1.撲熱息痛
撲熱息痛是一種常見的非處方藥,主要有效成分為對乙酰氨基酚,能夠緩和輕度疼痛,并起到一定的退燒降熱效果。此外,合理使用撲熱息痛還能夠改善頭痛、關節痛、肌肉酸痛等病況。
作為使用最為頻繁的止疼藥之一,撲熱息痛的副作用相對較少,一般不會引發腸胃道癥狀。但也有臨床案例證明,長期過量使用撲熱息痛可能會對肝臟功能產生影響,有肝病風險的人需要謹慎。
2.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同樣是較為常見的非處方藥,具有抗炎、止疼以及緩和發燒發熱的功效。此外,阿司匹林也能夠作為抗血小板凝結藥物使用,對減少高血壓、高血脂患者的血栓與斑塊有一定幫助。
長期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胃出血與胃潰瘍,對患有慢性消化道病癥的人群而言傷害更為明顯。
3.布洛芬
布洛芬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物,能夠緩和輕中度的疼痛與發熱。相較于前面提到的兩種藥物,布洛芬的生效時間更短、效果更強,對肌肉酸痛、肌肉拉傷、關節炎癥等常見不適有良好效果。
但是,長期使用布洛芬也可能會加重腎臟代謝疾病以及心血管病變的發生風險,而且其對胃粘膜的刺激同樣不小,應當減少使用頻次。
4.嗎啡
嗎啡是強力的處方藥,具有極強的止疼效果,一般用于嚴重病情產生的劇烈疼痛。
嗎啡雖然效果拔群,但卻具有極為嚴重的藥物成癮性,其對神經系統的麻痹與傷害難以逆轉。在用藥過程中,患者也可能因為身體不適產生嘔吐、呼吸困難、惡心暈眩等不良反應。
嗎啡的購買與使用受到嚴格管控,非特殊情況不能選擇。
5.曲馬多
曲馬多是一種相對較新的處方止疼藥,兼具了阿片類和非阿片類藥物的綜合功能。同嗎啡相比,其成癮性與依賴性較低,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較小。但同時,其止疼效果相對嗎啡而言略有遜色。
此外,曲馬多使用后可能會導致便秘與腸胃道疾病,長期使用依舊存在成癮風險,因此多用于術后恢復與重癥病人預后改善,普通小病無需“出馬”。
總之,大多數情況下,疼痛可以通過人們的意志得到緩和,持續時間較短。如果因各種病癥遭受長期疼痛,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切莫濫用藥物而后悔終身。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