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
云南各地山林間野生菌漸漸“冒頭”
青頭菌、見手青、谷熟菌、黑牛肝等
各類可食用野生菌進入市場
云南進入一年一度的“吃菌季”
為預防誤采、誤食
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發生
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5月15日
云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
《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通告》
每年五六月份,雨季過后
云南人迎來吃菌季
為了讓大家提高警惕、謹慎吃菌
官方都會發出預警
短信通知、宣傳圖冊
最近
甚至有網友向云南交警提問
“你們有沒有‘菌駕’這種說法”
云南人對食菌的熱愛,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紅傘傘白桿桿吃完一起躺板板,不怕;吃菌中毒了就自我反思:火太小了,大蒜放少了,再不濟也是老麻蛇爬過,菌子何錯之有。
正是因為這些“前赴后繼”的“菇勇者”,云南官方每年都操碎了心,更是連年發布有毒野生菌中毒風險分級地圖,這在全國也算是獨一份了。
外省人可能很難理解
怎么吃個蘑菇
還要政府各部門、交警等“重拳出擊”?
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
云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種和數量較多地區,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種,云南有900余種,約占全球種類的36%,占全國種類的90%;全國已知有毒野生菌500余種,云南有200余種,其中20余種劇毒。
野生食用菌已成為云南省特色美食的一塊金字招牌,但由于一些野生食用菌和有毒野生菌之間形態相似,肉眼辨別比較困難,因此,每年6至8月不但是野生菌繁殖生長和銷售旺盛的季節,也是中毒的高發期,野生菌中毒已成為云南省危害較為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
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時節
也被網友戲稱為
“野生菌魔幻季”“試毒大會”
△圖為患者食用野生菌后中毒癥狀。圖源: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圖為患者食用野生菌后中毒癥狀。圖源:峨山縣融媒體中心
△圖為寵物狗誤食野生菌中毒。圖源:官渡區融媒體中心
野生菌雖美味
但吃菌這件事還真不能開玩笑
近八成的吃菌中毒事件
都是因為誤采誤食
科學、安全、嚴肅食用野生菌
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共識
宣傳、討論可以輕松愉快
辨別、食用就要慎之又慎
玩歸玩,鬧歸鬧
別拿生命開玩笑
這些野生菌
不采摘、不食用
再次提醒大家
不涼拌食用野生菌
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菌
不吃剩余隔頓野生菌
吃野生菌要炒熟煮透
吃菌需選擇有經營資質的餐館
希望大家能吃得開心
更能吃得安全
(來源:云南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