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文藝繁榮發展的背景下,《行走河南談藝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文藝評論工作的立體視角。這部著作的上篇《行走河南談藝錄》以訪談形式暢聊文藝熱點,下篇《山清水秀 文潤河南》系統梳理十年創作經驗,二者共同構成了文藝評論工作“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完整閉環。
《行走河南談藝錄》上篇注重文藝評論的大眾化實踐,以訪談形式將文藝評論從學術殿堂帶入尋常百姓家。四期節目精心設計了“讓文物活起來”“書法之美”“中原畫風”“河南曲藝”等主題,邀請文藝名家以沙龍形式展開對話。節目特別注重“煙火氣”,通過接地氣的語言和生動的案例,使高深的文藝理論變得可親可感。比如第一期關于文物活化的討論,不僅展示了文藝創作的多樣性,更啟發觀眾思考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這種大眾化實踐正是文藝評論“提高審美,引領風尚”功能的生動體現,讓文藝評論真正成為連接專業與大眾的橋梁。
《山清水秀 文潤河南》作為下篇,重在文藝評論的學術性升華,集中展現了河南文藝評論十年的理論積淀。這部分內容匯集了河南文藝界、理論界學者專家的深度思考,圍繞新時代文藝發展展開系統論述。書中專家學者立足河南實際,為文化強省建設建言獻策。與上篇的大眾化取向不同,下篇更注重學術性和系統性,通過對河南文藝評論發展歷程的梳理,提煉出具有指導意義的觀點。這種學術性升華不是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建立在對文藝創作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為“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行走河南談藝錄》的可貴之處在于實現了上下篇的有機統一。這種統一不僅體現在內容編排上,更體現在對文藝評論工作方針的完整詮釋中。上篇“提高審美,引領風尚”與下篇“引導創作,推出精品”看似分工明確,實則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上篇通過訪談形式展現的文藝實踐案例,與下篇系統總結的文藝評論方法論形成呼應;下篇提煉的學術觀點,又為上篇所體現的大眾化評論實踐提供了理論注腳。這種有機統一還體現在參與主體的多元融合上,文藝評論家、藝術家、高校師生、媒體人士共同構成了一個立體的評論生態。著作通過展示這種多元主體的互動過程,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創新路徑。
《行走河南談藝錄》證明文藝評論可以既有學術高度又有大眾溫度,既能引導專業創作又能服務普通受眾。著作中呈現的“正氣、底氣、朝氣、銳氣和靈氣”,正是新時代文藝評論應當具備的品質。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著作展示的線上線下結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聯動的傳播方式,為文藝評論的傳播創新提供了有益參考。
《行走河南談藝錄》附錄了51個短視頻,掃一掃二維碼,使線下線上的精彩同步呈現,令人耳目一新。在一個無視頻不傳播的互聯網時代,該書的短視頻制作,既是文藝評論的闡釋,又是新媒體傳播的實踐,展示出了及時性、交互性、多樣式等特點,喚起讀者共鳴,影響文藝創作。(范昕)
《行走河南談藝錄》
趙慎珠主編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25年5月
ISBN:978-7-901044-30-2
定價:68.0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