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看到“丈夫不給妻子買榴蓮”的帖子。通常情況下評論區都是安慰女性,或是譴責男性。
而更多的留言是感慨:女人就該有自己的工作,自己掙錢自己花,不用看別人臉臉色。
最近我又刷到一條“關于不買榴蓮”的帖子。
內容是這樣的,該女士帶孩子出去玩時看到超市的榴蓮很漂亮,她本身就喜歡吃榴蓮,想到已經很久沒吃榴蓮了,便挑中一個大的。
榴蓮28元一斤,付款150元。
回到家后便剝開外殼,一家四口大快朵頤了一番,很快一整個榴蓮就吃完了。
女士看出孩子們都很愛吃,便提出明天要再去買一個,然而,丈夫聽完卻不想理她。
丈夫說她并沒有出去上班,而他一個人上班掙錢養全家很不容易,像榴蓮這么貴的東西,吃一回嘗嘗就夠了。
而該女士聽了卻覺得委屈,自己雖然沒有上班,但是在家帶孩子也很辛苦,難道不算付出嗎?想吃一個榴蓮而已,又不是要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事。
越想越覺得委屈,該女士打掃著廚房,眼淚已經在眼眶里打轉了,她忽然覺得“曾經以為老公很愛我,現在發現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翻來評論區,意外的是這一回網友們很清醒,并沒有一邊倒的幫著女性說話。
在一個家庭里,丈夫負責賺錢養家,而妻子不工作在家帶娃,如果丈夫的工資不高,夫妻二人有沒有多余的存款和額外的收入來源,在這樣情況下,接連兩天買榴蓮應該考慮一下。
榴蓮的價格貴,一個榴蓮小一點也得一百多,大一點兩三百不止,偶爾買一個吃就可以了。如果家庭條件不錯,丈夫卻不讓買那就另當別論了。
按照自家的實際情況想想,因為一個榴蓮就覺得丈夫不愛自己了,是不是多慮了?或許丈夫也有自己的顧慮,普通家庭養兩個孩子不容易,存點錢留著必要時用,心里才有底啊。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刷到這個視頻,曾有媒體報道過一個視頻,一男子指責妻子一個禮拜買了三次榴蓮,他說他辛辛苦苦的賺錢,妻子兩個月花去了兩萬塊。
原來他們家正處于裝修階段,買裝修材料錢就一直在往外出,丈夫的壓力大的很,妻子卻不知危機感為何物,一個禮拜就買了三個榴蓮。
你看,即使家庭條件不錯,但在有需要用錢的階段,掙錢的人也是不敢隨便亂花錢的,只是妻子覺得委屈:吃個榴蓮都不讓。
那是不是女人自己掙錢,就可以想買多少榴蓮就買多少呢?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普通人也都舍不得買整個的榴蓮,更別說接連買的呢,即使是自己掙的錢。
畢竟我們還有生活需要考慮,夫妻之間更應該互相理解,條件普通的家庭,也沒必要過于節約,如果妻子喜歡吃買兩個又何妨。
有一個女生夜晚下班回來買了一個榴蓮,因為嘴饞到家就準備剝開嘗嘗,這次丈夫也下班回來了,看到妻子買了榴蓮,就非常不高興。
說家里有小孩要養,沒錢吃榴蓮。
但妻子卻說日子不至于過不下去,即使有孩子要養吃個榴蓮也不影響,況且妻子也在上班,自己掙錢,辛苦上班買了榴蓮犒勞自己,怎么不可以?
但這個丈夫的做法非常的讓人生氣,妻子不打算與之爭辯,便默默拿刀開榴蓮,就在這時丈夫突然關掉了電燈。
他就沒有想過妻子手里拿著水果刀,突然變黑劃傷了自己怎么辦?有能力吃榴蓮卻不讓買,這樣的夫妻相處真的對嗎?
近日,有一條去年的新聞再次被網友們扒出來并且上了熱搜。
一對夫妻去水果店買水果,妻子挑了一個榴蓮,稱一下286.5元,店員說給285就可以。要付賬了,丈夫卻對妻子說“你要吃你自己買啊。”
妻子嘆了口氣,對丈夫說:我在家帶小孩錢都在你那里,我沒有錢啊。
丈夫:沒錢你吃什么榴蓮?。?/p>
妻子甚至用了乞求的語氣:買一個怎么啦?買一個吧,我一年到頭偶爾買一個榴蓮,帶回去跟小孩子一起分享一下怎么啦?
但丈夫并沒有要付錢的意思,當著店員的面大聲的斥責妻子:你知不知道我在外面掙錢多么辛苦啊,你天天就知道吃吃吃,你看你吃成什么樣子了,還在要…
最后妻子難堪的哭了,一句“老板對不起”讓了讓人淚目,妻子流著眼淚轉身離開,最后也不知道丈夫買沒買。
我想,即使丈夫最后買了榴蓮帶回家,妻子當日所受的羞辱也不能抹平。
男人不應該因為掙錢養家就認為高人一等,妻子照顧孩子上不了班并不代表沒有付出。
相反,妻子照顧家庭孩子的工作量并不比丈夫上班輕松,你只看到她沒掙錢,卻看不到家被收拾的整齊干凈,也看不到妻子日夜帶娃的辛苦。因此去羞辱妻子,不是好丈夫的做派。
請記得妻子的喜好,偶爾買一個妻子喜歡的榴蓮,不會讓生活過不下去,還能增進夫妻感情。
而作為妻子,不要受網絡毒雞湯的影響,不是所有家庭都家底豐厚,男人愛不愛自己也不是從一個榴蓮就能看出來。
如果生活條件一般,偶爾買一個嘗嘗無可厚非,但如果常買榴蓮會讓生活過得困難,那就沒必要了。
畢竟嘴饞可以忍,沒錢很多事都是做不了的。
婚姻的本質,是兩個人攜手面對生活的風雨,而不是在瑣事上斤斤計較、互相指責。榴蓮或許只是導火索,背后折射的卻是夫妻之間的理解、尊重與共情。
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消費主義裹挾,誤以為“愛”必須通過某種形式來證明“買得起榴蓮才是愛,買不起就是不愛?!?/p>
但現實生活不是短視頻里的劇本,普通人的婚姻里,更多的是柴米油鹽的算計和精打細算的權衡。
丈夫的“不舍得”,未必是吝嗇,可能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妻子的“委屈”,也未必是矯情,而是渴望被看見、被肯定的情感需求。
真正健康的婚姻,不是誰服從誰,而是彼此體諒“丈夫能看見妻子的付出,妻子也能理解丈夫的壓力。”
如果經濟允許,偶爾滿足一下對方的喜好,能讓日子更有溫度;如果暫時拮據,坦誠溝通,共同規劃,遠比用“愛不愛”來綁架對方更有意義。
網絡上的“毒雞湯”總喜歡把婚姻簡化成非黑即白的判斷題,可現實生活里,哪有那么多絕對的對錯?有的只是兩個不完美的人,在磨合中學會包容,在妥協中找到平衡。愛不是用榴蓮來衡量的,而是在艱難時互相扶持,在平淡中依然珍惜。
所以,與其糾結“一個榴蓮引發的愛恨”,不如坐下來好好聊聊:我們的家庭經濟如何規劃?彼此的付出是否被認可?未來的目標又是什么?婚姻的長久,從來不是靠單方面的犧牲或索取,而是靠兩個人的共同經營。
最后,愿每一對夫妻都能少一些計較,多一些體諒。畢竟,比榴蓮更珍貴的,是彼此的理解和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