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多多20元買來的體恤沾滿汗漬,褲子破了個洞依然在穿,長發隨意往后一挽,工作時的黃昕月從來都是塵土滿面,但在丈夫鄔雙全的眼里,卻是全世界最美的女人,也是被網友們評價為“干最臟的活掙最干凈的錢”的“扛樓女工”。
38歲的黃昕月來自重慶墊江,上游新聞記者走近這個引起全網關注的“扛樓女工”的日常生活,看到了網絡背后屬于一個重慶女人的堅毅和自強。
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略微蒼老一點,肩挑一兩百斤重物依然走得穩穩當當,讓不少男人也自嘆不如。
創業失敗,夫妻倆選擇扛樓還巨債
在沒有電梯的樓棟里,完全靠人力搬運重物上下樓,俗稱“扛樓”。
雖然都叫搬運工,但也分不同類別。黃昕月所從事的“扛樓”,差不多算是最累最苦的搬運種類。建筑垃圾、河沙水泥、磚頭,在塵土飛揚的狹小空間里勞作,她全身上下幾乎就沒有干凈過。
最初是同鄉隨手把黃昕月日常扛樓的視頻拍下來發到網上,曾有600多萬人看過一段她和丈夫挑起4袋水泥的視頻,每袋水泥重100斤。“說擺拍的是不了解我們,哪有時間去整這些,忙著干活掙錢都來不及。”看到有人質疑,她也不懊惱,只是笑著回應。
時間對黃昕月來說太寶貴了,必須爭分奪秒掙錢。還債,是她目前生命中最緊迫的任務。
結婚后,她從廣東打工積攢了錢回到老家墊江縣硯臺鎮,和丈夫一起置辦了上千平方米的養豬場,自己當上了老板。看著小豬仔一點點長大,她對未來滿懷憧憬。然而,隨著養殖成本增加、環境變化等原因,收益逐年下降,投入卻越來越大,找銀行和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一場豬瘟讓他們幾乎在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還負債120多萬元。
當這個數字擺在眼前,黃昕月和丈夫倒吸一口氣。
“別想太多,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只能共同面對!我們一起掙錢,一起還債!”絕境中,夫妻倆緊緊握著彼此的手,互相安慰。
經朋友介紹,夫婦倆決定去“扛樓”——聽說只要肯吃苦,這個來錢快。他倆和姐夫、同鄉王師傅組成一個團隊,去各個工地接活。最初只是三個男人負責挑重物,黃昕月做鏟渣這樣相對輕松的工作。
但黃昕月覺得,到手的錢四人平分,自己做的卻最少,對其他人不公平。
誰說女人就做不得重活了?
她拿起“扛子”,一根比普通扁擔更粗更長的大棒,頭也不回走進工地。第一天扛下來,路都走不穩,腳不停地發抖,肩膀被磨破了皮,碰一下都燒灼般的疼,手上還起了水泡。但第二天,她照常上工,咬咬牙,繼續把擔子擱在肩上。一次次彎下腰,又站起來。
最剛開始手指僵硬,雙腿酸痛,她就買止痛片吃,硬生生扛下來。慢慢地她也摸清楚了,要怎樣避免腳上的水泡被磨破,要怎么樣才能減少腳抽筋的次數。
“一兩個月就習慣了,他們能做的,我也能做。就想多掙錢,早點把債務還完。”黃昕月的想法很簡單:兩個人干活,始終比一個人干活強。多挑一件,距離還完債就近一天。
“每一分力氣,都有標注好的價格!”
第一年和丈夫擔著400斤水泥,她只能在平地上走幾步,第二年便可以加快步伐,第三年能上下樓了。
“一年要穿壞三四雙吧。”她指著腳上的解放鞋,每天扛的重物都是論噸計算,大概一二十噸左右。
“肯定累,但這個掙錢快啊!”說到錢,黃昕月開心地笑起來。搬運水泥河沙一噸,有40元收入,如果需要上樓,每層樓另加30元。除一車渣是800元……每一分力氣都有標注好的價格。
有時,黃昕月甚至盼著樓層更高一些,她曾經爬上過九樓。在他們眼里,生活沒有捷徑,付出和收獲一律成正比。
入行近六年,夫妻倆看過很多人進來,又看過很多人離開。不少人嘗試了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就堅持不下去了。能堅持下來的人,都是有非掙錢不可的理由。
這份工作的辛苦遠超常人想象:烈日下,扛著百斤貨物穿梭于工地和老舊居民樓,汗水浸透衣衫,肩膀磨出厚繭。
累和苦,黃昕月從來都沒怕過。“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我可能是水泥做的!”她哈哈哈大笑,把背后的心酸都裝進了云淡風輕的笑聲中。從沒用過化妝品和護膚品,臉上的曬斑和塵土、污漬是她的裝飾品。
“其實只要不怕苦,不吝惜力氣,每月掙個萬把元還是沒問題。”黃昕月對扛樓的收入比較滿意,平均每天能掙300多元,最多的時候,曾一天一夜沒有休息,連軸轉,感覺身體都不屬于自己了,到手1000元。“沒辦法,接到了單子,真的舍不得退掉,那是真金白銀的錢啊!”
每天下工后可以立即拿到錢,是黃昕月最高興的時刻——雖然這些錢大部分都不屬于自己。每次只要攢夠了一萬元,就會立即拿去還債。
曾經有包工頭一聽有搬運工是女的,在他們完工后,非把談好的工錢壓低,并惡語相向。講理無果后黃昕月報了警,拿回了本屬于自己的報酬和尊嚴;有時進小區電梯,看到有人露出嫌棄的表情,她也不會在意,“靠雙手掙錢,哪怕沒有外表沒那么光鮮,但一點不丟人!別人怎么想我不管,自己挺直腰板就好!”
還債后想買套有花園的小房子
生活難嗎?她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當然難了。但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怕肩上的擔子沉,那再難的都會扛過去……”
5月21日下午,黃昕月在茶園附近一個小區除渣,地下車庫的陰涼對他們來說,已是難得的奢侈。老板陳先生說,這兩口子不僅勤快,而且為人踏實、耿直,有時哪怕是干了比預計量多的活兒也不會計較。“已打了一年多交道,只要我這邊有活,第一個都會先想到他們。”
黃昕月說,靠著大家的幫襯,近六年來,已靠扛樓還了50多萬元外債。“還剩下70多萬,反正就一天一天扛,一萬一萬地還唄。”近來他們還承包了一片果園,也會有些額外收入。
對于網友盛贊她用汗水努力還債的行為,黃昕月又是笑笑,“我哪有別人說的那么了不起,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事情,我還得感謝那些愿意借錢的好心人。誰家的錢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必定得盡快給還回去。”
黃昕月不是沒考慮過其他相對輕松的工作,但她自覺學歷不高,能找到的體力活兒收入都不如扛樓。此前也做過果蔬售賣等工作,但收入不足以還債。有網友好心建議,這樣重體力的工作長期干下來,難免會落下病根。但黃昕月顧不得那么多。她覺得現在正當壯年,正是拼的年紀,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何況再苦再累的活兒,始終得有人干。
有一次,她去雇主家的花園洋房,看到前后有個花園,喜歡得不得了,“要是自己家也能有那么個小院該多好,一半種花,一半種菜……”黃昕月盤算著,等過幾年還完債務,要是身體還能干得動,再繼續扛樓攢錢買套小房子,帶花園的那種。
愛情:重心往旁邊移一厘米的浪漫
“扛樓”時,一直站在黃昕月擔子另一頭的鄔雙全,也是她生活上的“搭檔”。
說起和老公的相識,女人的眼睛笑得彎彎的。“他以前還是磚匠,會干的活兒可多了!”黃昕月父親覺得這個小伙子肯干又踏實,主動當起了媒人。“這一牽手啊就是13年……”兩人相視一笑,全身從頭到腳都灰撲撲的,看彼此的眼里卻閃著光。
黃昕月同時還接納了鄔雙全一對年幼的兒女,多年來視如己出。夫妻倆一起靠“扛樓”把大兒子供到念大學,目前大三。小女兒馬上參加高考。
“她最近還忙著幫老大打聽畢業后有沒有合適的工作。”說起妻子,鄔雙全語氣充滿了敬重和心疼,“看她每天跟我們一起肩挑背扛,怎么會不心疼,是自己的媳婦兒啊……”但他也清楚黃昕月不服輸的個性。為了早日還債,全家幾乎沒休過假,除了春節和農忙時回村里干活,每天都在一起搬磚,大兒子每逢寒暑假也都會來幫著搭一把手。
他覺得虧欠的是,很少送過同甘共苦的妻子鮮花、首飾等禮物,“等還完債以后,咱把這些都補上!”聽到丈夫這么一說,黃昕月趕緊接話:“不用買這些不實用的,我又不喜歡。一家人幸福平安就好!”
在一起抬重物時,鄔雙全會不經意地把重心往自己一側挪,給妻子那邊減輕一些重量——在黃昕月看來,這是男人最浪漫的舉動。
回到家,鄔雙全舍不得再讓妻子下廚,把做飯的活兒都包攬了。特別是妻子最愛吃的回鍋肉,是他的拿手好菜。中午工友們聚在一起吃飯時,他也習慣性地點了一盤回鍋肉。
“來,今天天氣熱,歇一歇。”中途休息時,鄔雙全給妻子遞來一瓶水,順手把瓶蓋擰松。
兩人一起把重擔扛在肩上,一步步穩穩地往前走。
本月,有位自媒體博主請夫婦倆拍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套婚紗照,也是黃昕月第一次化妝,第一次穿婚紗。當她笑語盈盈地出現在面前時,鄔雙全看得愣了幾秒才回過神,“好看,太好看了……”
璀璨奪目、精致可人的黃昕月留在了照片里,第二天換上洗得變色的衣衫,那才是她真實的樣子。
沒有抱怨命運,沒有等待救助,她用最原始的力氣與汗水,一點點完成自己的承諾。生活的重擔或許能壓彎她的腰,卻壓不垮她的脊梁和笑容。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張錦旗 視頻編輯 彭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