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小米汽車一直深陷輿論風波,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某些群體說不定也隔岸觀火,暗自竊喜。終于在5月22日晚,小米汽車選擇用一場發布會來回應所有冷眼和質疑。
相信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樣,守著看完了這一場2個多小時的,也是小米上半年最重磅的發布會(同一時間,吉利銀河M9、東風L8、深藍S09也爭相發布)。前半段依舊是大家熟悉的數碼產品環節,雖然「玄戒O1」芯片意義非凡,但其依舊需要為壓臺發布的、也是八方來客最為期待的第二款小米汽車——YU7(官方讀作「御7」)讓路。
在YU7介紹環節,被提及頻率最高的單詞不是『連夜開會』,而是『Model Y(參數丨圖片)』——地表賣得最好的純電SUV。發布會期間法拉利貼臉開大的《番外篇》先按下不表,我們就事論事,來看看YU7面對Model Y是否有一戰之資本,本篇文章用4300字告訴你答案。
YU7是不是「升高版」SU7?
關于YU7外觀的討論,從幾個月前YU7實車圖首次曝光時就沒停過,當時車圈紛紛炸鍋:這不就是SU7的SUV版嗎?雷軍在發布會上直面了網友的疑問:『小米YU7不是簡單的「SU7升高版」,而是一臺由內而外大不同的小米汽車首款SUV。』
通過今天的發布會對外觀展開了更細節的解讀,我們發現,YU7的設計確非『新瓶裝舊酒』,設計師在家族化設計的基礎上,往YU7這碗『飯』里埋了不少『肉』。
4999mm車長搭配3000mm軸距,這組數據直接把YU7釘在中大型SUV的定位上。但真正讓顏值控興奮的,是那組堪稱變態的比例參數:3倍輪軸比、2.1倍輪高比、1.25倍寬高比。這是什么概念?簡單說,這車有著媲美保時捷CayenneCoupe的低趴姿態,更夸張的是680mm超長L113,這可是傳統豪華品牌用來彰顯旗艦身份的獨門絕技。
在SUV上談風阻系數?小米直接甩出Cd0.245的逆天數據。為了這個數字,工程師在YU7身上開了10組貫穿式風道,光是前臉就藏著19個導流口。
最終,YU7全車做了40多組風阻優化,才得到了Cd0.245的終版成績單,好處就是,對比優化前,其CLTC續航增加了59km,效果拔群。
雖然風阻上Model Y的Cd0.23略勝一籌,但YU7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更顯「暴力美學」。
首先,小米SU7標志性的「水滴大燈」設計在YU7上也迎來全新突破,YU7創新性地采用鏤空式水滴大燈——燈組上半部分以鏤空工藝打造,內部風道與前艙蓋空氣動力學通道無縫銜接,成為同級唯一實現車燈風道一體化設計的車型。這一革新不僅讓燈組造型更顯鋒銳,更升級了180°超廣角照明系統,夜間橫向視野覆蓋范圍提升40%,兼顧美學設計與功能性突破。
小米YU7的光環尾燈在家族化設計基因上實現突破性進化,以更簡潔的立體造型與功能分區重構,打造出極具辨識度的視覺符號。相較于SU7,YU7尾燈采用轉角下壓設計,完美適配SUV高車身比例,尾部輪廓更顯沉穩與力量感。
同時其延續SU7的頂級配置——搭載632nm超紅光光源(豪車專屬波長),夜間點亮時紅光穿透力提升30%,即便在復雜車流中也能瞬間脫穎而出,將科技美學與安全警示功能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SU7的半隱藏門把手,YU7進行了重新設計,做成了全隱藏式。但門把手并非常見的彈出式,而是做成了電動內翻式(可以參照我的同事大雷在YU7解說視頻中的演示),解鎖時自動收進去,行車時自動翻回,既保留了車門型面的優雅,又避免了傳統隱藏式門把手的冬季結冰尷尬。
車色車漆方面,小米YU7本次亮相三種顏色,除了上面展示的寶石綠和鈦金屬色,還有一款熔巖橙的配色。老實說,以往在車身配色環節,我都會表達自己最鐘意哪一款,但今天的三組配色,我只想說『小孩才做選擇』。
內飾配色方面,YU7依舊是帶來了三種方案:分別是淺色系的松石灰,以及深色系的珊瑚橙、暮影藍。材質方面,小米YU7的高頻接觸內飾面100%軟包覆蓋,并獲得OEKO-TEX一級國際認證,達到嬰兒能直接碰觸的標準,同時座椅應用Nappa牛皮包覆。這個環節我個人傾向于白色,不知道各位喜好如何?
在座椅配置上,小米YU7前排采用主副駕雙零重力座椅,一鍵躺倒,同時搭配10點式按摩,貼合人體背部經絡穴位,同時主駕零重力座椅采用12層結構,兼顧包裹性和支撐性。
不過相較于中規中矩的前排,YU7的后排反而給到我更多的驚喜,他居然能做到100°-135°的電動調節,范圍相當之大,同級罕見。
OK,以上就是見仁見智的設計環節,接下來的部分才是YU7和Model Y短兵相接的客觀較量。
「人車家」全生態:小米降維打擊
本次YU7的發布會正式帶來了大家期盼已久的內飾,雖然已經被曝的七七八八了,但依舊有很多新料。
先說內飾最重磅的部分——小米天際屏全景顯示XiaomiHyperVision。雖然會讓人聯想到擁有類似設計的阿維塔,但兩者并非同一事物。你以為它是一塊屏幕,不,它其實是一塊投影。
首先,小米天際屏由3塊MiniLED屏幕構成,基于「全景曲面投影技術」將信息投射至前風擋下方黑區。
整個顯示區域寬度達1.1m,貫穿在前擋玻璃下方,分辨率達到超視網膜級的108PPD,峰值亮度高達1200nits。通過集成超黑顯示涂層與畸變矯正算法,實現反射率SCE<1%、透光率≤0.01%、畸變率<1%,達成近乎無畸變、無重影的顯示效果,強光環境下畫面無透光干擾,逆光場景依然保持清晰可見。
其次,小米天際屏針對全車用戶需求差異化設計,支持個性化信息展示:
駕駛時,時速、導航等核心數據可直投主駕視野正前方;
副駕可獨立調取音樂卡片顯示歌詞,實現沉浸式K歌體驗;
轉向過程中,盲區影像自動投射至最佳視野區域,無需低頭查看中控屏;
開啟輔助駕駛時,主駕側界面自動切換為SR實時路況界面;
切換駕駛模式時,屏幕聯動顯示動力參數與空氣懸架狀態,直觀呈現模式特性。
這套顯示系統一共提供儀表、多媒體、時鐘天氣、地圖導航等5類信息卡片,支持用戶自定義組合,可玩性相當高,其本質是一個根據你的需求全局智能聯動的交互系統。
在后排,YU7還配備了一塊可移動控制屏,可實現控車、導航、音樂等體驗。加上前排靠背可支持擴展的兩塊操作屏,YU7車內可實現五屏聯動,我當然不是說屏幕越多越好,而是小米互聯的根源優勢在「人車家」全生態鏈路的打通。
可以說,包括前半段各種產品在內的整場發布會,都是為「人車家」全生態服務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當你的手機靠近車輛自動解鎖,空調、座椅記憶自動調節;米家檢測到你的YU7離家僅1km,便會自動開啟家里的小米空調、掃地機器人為你接風洗塵;你的語音不僅是用來控制車的,也能用來控制家里的一切,甚至能遙控無人機拍攝,是不是很爽。
此外,Model Y的電子架構依賴多個獨立ECU,而YU7的四合一域控制器將智駕、座艙、整車控制、通信模塊高度集成,控制器數量減少75%,OTA升級最快僅需15min(Model Y約30min)。驍龍8Gen3座艙芯片的算力,也勝過Model Y的AMDRyzen。
相比之下,Model Y的生態整合則局限于特斯拉自有體系,雖然支持部分第三方應用,但無論軟硬件,與帶小米的「全家桶」的YU7相比,顯然有些代際差異了。
三電、續航、底盤:YU7大幅領先
在SU7上,小米展現出的優秀的性能輸出和能耗控制就被大家津津樂道,此次YU7車型則進一步實現了三電性能的全面進化。
先看結果,此次小米YU7官宣的三種動力版本的詳情如下(至于后面有沒有紐北賽道版,我也不敢妄下定論):
標準版:單電機后驅配置,搭載96.3kWh電池組,CLTC續航里程835km,0-100km/h加速時間5.8s,峰值功率235kW,最高車速240km/h。
Pro版:雙電機四驅系統,匹配96.3kWh電池,CLTC續航里程770km,0-100km/h加速4.27s,峰值功率365kW,極速240km/h。
Max版:高性能四驅版本,搭載101.7kWh電池,支持5.2C超充技術,CLTC續航里程760km,0-100km/h加速3.23s,峰值功率508kW,最高車速253km/h。
可以看到,此次YU7搭載的自研的小米超級電機V6sPlus帶來了炸裂的性能表現,其采用了分段磁鋼技術,最高轉速22000rpm,雙電機四驅版最大功率508kW(690PS),零百加速3.23s,最高時速253km/h。對比Model YPerformance(零百3.7s破百、250km/h極速),YU7在加速性能與高速穩定性上暫時領先。
此外,在續航表現上,YU7入門版直接給到96.3kWh電池組,CLTC續航835km,而Model Y長續航版CLTC續航為719km。
并且此次YU7全系標配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最大充電倍率5.2C,峰值電壓897V,實測10%-80%充電只需12min。Model Y則僅支持400V快充,但V3超充的充至80%需25min。所以在續航和充電效率上,YU7也是領先的。
接下來看底盤操控,這也是特斯拉長久以來穩定好評的強項。此次YU7全系車型標配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獨立懸架及可變阻尼減振器,Pro版與Max版額外搭載閉式雙腔空氣懸架系統,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鉗、小米智能底盤也沒有缺席。
在制動表現上,小米YU7百零最短制動距離33.9m,這個剎車距離和保時捷911相當,也優于Model Y36m左右的成績。其次YU7的轉彎半徑5.7m,略遜于Model Y的5.65m。
但相較于Model Y偏硬的懸掛調校,擁有可變阻尼減振器和空懸的YU7顯然要游刃有余得多。其可變阻尼減振器調節范圍比小米SU7Max提高10%,阻尼帶寬更大,實現蜿蜒山路、城市高架、城郊爛路全場景路況覆蓋,空懸則支持5擋高度調節、最大上下調節范圍75mm,離地間隙最高222mm,同時也可以快速調節空氣彈簧剛度,超40%高低剛度差。
綜合對比之下,此環節YU7在參數上毫無疑問是更勝一籌的,頗有一番『老子打的就是精銳』的王者風范。不過參數是參數,實際操控感受可能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非常期待后續的動態試駕。
至于輔助駕駛,期待場下PK
在智能駕駛選擇上,小米依舊站在了「激光雷達派」這一邊,并且全系標配Thor?芯片、1個激光雷達、1個4D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
配備的這顆激光雷達在暗光環境下可精準識別異形障礙物,探測距離達200米,功耗降低55%。
配備的這顆4D毫米波雷達,則相比傳統3D毫米波雷達新增高度信息維度,分辨率與探測距離顯著提升,最遠可捕捉200米車輛與100米行人目標,前車急剎時可強化預警能力,雨霧等惡劣天氣下仍能有效感知肉眼難辨的交通目標。
此外,為了應對智駕影像系統中的炫光干擾問題,小米YU7全車搭載了7顆超透防眩攝像頭,它們采用COB封裝與ALD鍍膜技術,大幅抑制炫光和逆光干擾,確保圖像清晰。
可能是因為身處敏感時期,小米在發布會上并未展開這套硬件加持下的YU7的輔助駕駛能力如何,但從布局上看,其大概率是具備端到端的能力的。至于實際表現,我們也要再等一等后續的實際體驗了。
值得警醒的是,堅持「純視覺派」的Model Y雖然FSD入華后嚴重水土不服,但相信通過后續OTA的不斷優化,其能力依舊不可小覷。畢竟馬斯克前兩天在卡塔爾經濟論壇上還強勢表態『仍將執掌特斯拉至少5年,除非我去世了』,所以我對『鋼鐵俠』的『賈維斯』依舊抱有期待。
小米YU7,是鯊魚,還是鯰魚?
作為小米汽車的『第二顆子彈』,YU7的野心,絕不止于『干翻Model Y』。
雖然YU7嘴上處處對比Model Y,但車圈里以銷冠Model Y馬首是瞻的一眾車型,無一不慌了神,畢竟SU7來的時候,大家都以為小米和特斯拉打起來,能『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哪曉得最后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多么痛的領悟:說著對標Model 3,卻錘死了一幫無名小卒。
此番小米YU7的到來,依舊是是穿上了兩套馬甲:一套是鯊魚,一口一個小朋友,最后『贏家通吃』;一套是鯰魚,把市場的水攪渾,開啟『百家爭鳴』。無論是哪一種,對手的壓力都是巨大的。
最后,大家關注的價格,雷軍在發布會上回應:『19萬9不可能,對標Model Y的配置,賣到30幾萬差不多』。但依照雷氏營銷的定律,我覺得這大概率又是『煙霧彈』,等到7月正式上市,再搬出來『連夜說服高管』的真香價格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躲在Model Y身后的對手們,醒醒吧,YU7收你們來了。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